ag00087_.gif (341 bytes)返回课程纲要

列王纪上(二)(第十二至二十二章)- 耶和华立王废王(一)

第三课 - 读《列王纪》须知(三)- 以色列周边列国(二) - 亚述帝国(一)

经文:王下十五:19-20,29,十六:7-10,十七:3-6,24-28,十八:13-十九:37

主旨:查考两河流域(米所波大米)自主前5000年来的古代文明。

horizontal rule

1。《列王纪》里的亚述帝国:(部分资料取自 Historical Atlas of Ancient Mesopotamia,by Norman Bancroft Hunt,Thalamus Publishing,2004;梁天枢著《简明圣经史地图解》,橄榄基金会,1998;《旧约背景》,作者:哈尔逊,种籽出版社,1994)

在还没有谈到亚述帝国之前,我们先看两河流域(米所波大米)的古代文明。

我们从主前5000年说起:

圣经用“三言两语”就交待了两河流域的几个城市是怎样出现的:(创十:6-12)

6含(Ham)的儿子是古实(Cush)、麦西(Mizraim)(《新译本》作埃及)、弗(Phut)、迦南(Canaan)。
7古实(Cush)的儿子是西巴(Seba)、哈腓拉(Havilah)、撒弗他(Sabtah)、拉玛(Raamah)、撒弗提迦(Sabtecha)。拉玛的儿子是示巴(Sheba)、底但(Dedan)。
8古实(Cush)又生宁录(Nimrod),他为世上英雄之首。
9他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所以俗语说:‘像宁录(Nimrod)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
10他国的起头是巴别(Babel)、以力(Erech)、亚甲(Accad)、甲尼(Calneh),都在示拿(Shinar)地。
11他从那地出来往亚述(Asshur)去,建造尼尼微(Nineveh)、利河伯(Rehoboth)、迦拉(Calah),
12和尼尼微(Nineveh)、迦拉(Calah)中间的利鲜(Resen),这就是那大城。

(请大家参考《如何解读创世记十章的列国表》一文。)

我们惟有从经外文献和考古挖掘找寻这方面的资料。

5200BC-3500BC

艾乌比(Al Ubaid)阶段(5200BC-3500BC)

在吾珥(Ur)西北四哩的一个名叫艾乌比(Al Ubaid)的小丘中,出现了两河流域最划分明白的黄铜时代的文化。这文化显示它是属于从扎格罗斯山脉(Zagros Mountains)向南进入幼发拉底三角洲最早的居民。(看图一)他们的进入是由于从巴比伦平原流下来的大量冲击泥改变了波斯湾海岸线的形状,使艾乌比等接近海岸的地方,现在变得较为远离海岸;下米所波大米成为肥沃文化的平原,吸引了一系列的文化输入这地区,形成近东历史文化的基础。

艾督(Eridu)- 号称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城市也在这时被建立(5000BC)。

乌鲁克(Uruk)阶段(3700BC-3500BC)

这是继艾乌比接踵而至的文化。乌鲁克就是创世记十章10节的“以力”(Erech,现在伊拉克的 Warka)。在这里发现了巴比伦最早期古庙塔(ziggurat)存在的证据。(看图二)在这里出土的一些泥板,上面粗糙的象形文字是用尖笔刻写;后来才发展,简化为相等的线,及至三角形尖笔面世,这些线性文字便以楔形的图象出现,这种文字称为楔形文字(cuneiform)。乌鲁克还以石柱印章出名,这些印章原先是用以表明货物或财产的拥有权,但在乌鲁克后期却渐渐取代了艾乌比时期的装饰封漆,这印章是刻有特定图案的石柱,当它滚过像湿泥的柔软表面时,便留下清晰可见的图案。 在主前3000年后,吉加墨(Gilgamesh)做王时(2600BC),由于不断与基士(Kish)和乌珥(Ur)争战,乌鲁克的地位和影响就大大削减,最终被吾珥取代。


(图一)艾乌比(Al Ubaid)阶段5200BC-3500BC)/乌鲁克(Uruk)阶段(3700BC-3500BC)
点击放大(1600X)

  
(图二)乌鲁克(Uruk)废墟和古庙塔 Ziggurat

3500BC-2000BC  苏默(Sumerian)文化的发展

3500BC  苏默人(或苏美尔人)进入南米所波大米平原。他们是非闪族,非印欧族的混血儿,黑皮肤、黑卷发、满面胡子,自称“黑头人”。他们智慧高超,才能出众,相信是从东部山区到达示拿的肥沃平原。在他们的行列中,还包括了非闪族的以拦人(Elamite),他们可能是比较苏默人更早在米所波大米东南生活的民族之一。

3100BC  苏默人创造了楔形文字(cuneiform)。(图三)


(图三)楔形文字
点击放大800X

3000BC  巴比伦(Babylon)和尼尼微(Nineveh)城建立。

早期苏默王朝(2900BC-2400BC)

米所波大米平原上艾乌比时期的小村落发展或合并为城邦(city states)。每个城邦控制着周围的土地,把自己献给某个守护神。他的神庙在社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祭司是他的仆人,受托负起照料这片土地的责任。苏默人将城邦制度再扩大,把他们的神祗组成了众神殿,并得全国认同。当大城邦如乌鲁克(Uruk)、吾尔(Ur)、Lagash、基士(Kish)的宗教领袖对神祗彼此认同的时候,政治结盟就成为可能。渐渐地,权力从集体领导的长老转移到具风采的个人身上,特别是在紧急的情况下,君王的职权就产生,并演变成为城市保护神的代表,这是神权统治的开始。 (图四)


(图四)早期的苏默王朝城邦

早期的苏默王朝,包括了乌鲁克、基士、马里(Mari)、拉吉殊(Lagash)、乌珥等主要王朝。按吉加墨史诗(Epic of Gilgamesh)的说法(注:这是巴比伦王朝中最为著名的文学作品,被保存在亚述巴尼帕 Ashurbanipal 图书馆出土的十二块泥板上 669-627BC ,与另一创世史诗 Enuma elish 齐名,它来自较早期的苏默神话及传说),在掩盖苏默的灾难性洪水以后,基士、乌鲁克、乌珥便恢复了君主制度,他们的王都记录在古代苏默王朝的帝系表。

注:1923年兰顿教授 Prof Langdon 将华得--白兰度 Weld-Blundell prism 棱角的内容印行,里面保留了古代苏默王朝的帝系表,此表可能是在乌珥第三王朝时记录下来,表内按时间的次序,提供了洪水前八位君王的名字,并且大大夸张了他们在艾督 Eridu、百狄巴 Bad-Tabira、拉勒Larak、悉帕 Sippar、洗窝帕 Shuruppak 等城市的统治时期 (如在艾督的两王在位共64800年,在百狄巴的三王在位共108000年,在拉勒一王在位28800年。。)巴劳索斯 Berossus 是在主前三世纪期间,在巴比伦为马尔杜克神 Marduk 供职的祭司,他将这帝系增加至十位,并将他们个别的统治时期增长了一倍多。巴劳索斯用以描写这十位太古君王的原则,可能也同样用以描写从亚当至挪亚的十位族长。帝系表还提供了洪水后十一个城市,134个王的名字,每个王的统治时期从400年至1500年不等;吉加墨王后的记录才开始与考古资料吻合。

 


The Weld-Blundell Prism
(The Sumerian King-List)
四面之一,20厘米高,9厘米宽


几行楔形文字

在早期的苏默王朝中,吾珥(Ur)从2750BC开始脱颖而出,吾珥第一王朝的 Mesannepadda (2560-25BC)和接续他的 Aannepadda 采取扩张政策,基士、Lagash、乌鲁克。。都败在他们的手中。但由于亚喀得(Akkad)的兴起,吾珥要等到第三王朝的吾珥南模(Ur-Nammu 2113-2095BC)才大放光芒。

亚喀得(Akkad)的兴起(2350BC-2100BC)

不久,苏默人开始面对从示拿平原以北闪族居民亚喀得人(Akkadian)的挑战。他们的领袖撒珥根(Sargon,2335-2279BC)出身低微,可能是一个私生子,像摩西一样,在婴孩时被放置在一个芦苇的箱内,在幼发拉底河漂流。根据苏默的传说,他是被“灌溉者” 艾加(Akki the irrigator)拯救及养育的。撒珥根小心组织自己的势力,统一了苏默王朝的十二个城邦(city-states),建立亚加德城(Agade),帝国包括了北部的亚喀得(Akkad)和南部的苏默(Sumer),再从东方的以拦(Elam)扩展至叙利亚和地中海。(图 五,六)


(图五)亚喀得帝国(Akkad)
点击放大1600X


(图六)撒珥根(Sargon,2335-2279BC)

古迪人的入侵(Gutian period,2230-2109BC) --  他们是从扎格罗斯山脉(Zagros Mountains)而来的野蛮部族,推翻了亚喀得帝国,逼使最后的王 Shar-kali-sharra (2217-2193BC)藏躲在都城亚加德(Agade),此城不久也被古迪人攻陷。古迪人不善于治理,米所波大米陷于无政府状态,替吾珥第三王朝(2113-1991BC)的吾珥南模(Ur-Nammu)的苏默文化戏剧性复兴铺路。

吾珥第三王朝(2113-1991BC)- 苏默文化的复兴

吾珥南模(Ur-Nammu)(图七)是吾珥第三王朝的创立者,接续他的是儿子书支(Shulgi,2094-2047BC)。他们在位期间,推动了苏默文化和国风上的文艺复兴,修茸了很多在苏默及亚喀得的庙宇,更特别厚待古苏默的艾督城,不论在商业、贸易、农业及制造业各方面,没有一个时期能超越这个时代的成就。 吾珥南模是史上第一位把法律编成典籍的人(虽然很简单),比巴比伦的罕模拉比(Hammurabi,1792-1750BC)所编订的法典还早。吾珥是当时行政的集中地,亚伯拉罕就是活在那个时代里。


(图七)吾珥南模(Ur-Nammu)向守护神Shamash 献祭

书支(Shulgi,2094-2047BC)死后,继承者亚米森(Amar-Sin)统治下,苏默帝国开始感觉到从北部及东部而来的亚摩利人(Amorite)侵略的威胁。 亚摩利人约活在主前3000-2000BC 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但他们有一段时间,却与其他西方的闪族人向东迁往新月沃土带附近,来到日后成为亚摩利人首都马里(Mari)等北部地区,后来甚至占领亚喀得。约主前1960年,东面山区的以栏人(Elamite)也入侵,成为苏默帝国的真正威胁。

苏默又回到过去独立城邦的各自为政,较为强大的势力,如基士、以力、巴比伦、拉沙(Larsa)、以鲜(Isin)、拉吉殊等便陷入连绵不断的战争中。其中拉沙(Larsa)和以鲜(Isin)两雄争霸,从2025BC 持续至1763BC,最终被巴比伦的罕模拉比(Hammurabi,1792-1750BC)所击败。苏默帝国就退下历史的舞台。

古巴比伦帝国(1900BC-1595BC)

“巴比伦”(Babylon)这个名字很迟(在亚喀得最后一个王 Shar-kali-sharra 2217-2193BC 时)才出现在苏默的文献里。“巴比伦”(Babylon)是翻译自希腊文的 Babil (or Bab-ili),“上帝之门”,这又是闪语翻译自苏默的名字 Ka-dimirra,词源似乎与巴比伦主神马尔杜克 Marduk (Bel-Merodach)的殿有关。在吾珥第三王朝时,巴比伦不过是由大祭司(Ensi)治理的一个小城。1900BC,当 Sumu-Abum 在巴比伦建立王朝时,它才开始显得重要。但要到第六个王罕模拉比(Hammurabi,1780-1750BC)时,巴比伦才成为帝国的神圣中心。1100BC,亚述的提革拉·毗列色(Tiglath-Pileser)来到这里表示自己统治米所波大米的合法化。在新巴比伦帝国时期,这里也是帝国的政治中心,直到539BC。 (图八)


(图八)罕模拉比(Hammurabi,1792-1750BC)之前的古巴比伦
点击放大 1600X

在罕模拉比(Hammurabi,1792-1750BC)做王之前,巴比伦所管辖的地区只不过方圆50哩;在他退下王位时,巴比伦统管的区域,从波斯湾至尼尼微,整个幼发拉底河区域直到扎格罗斯山区(Zagros Mountains)。罕模拉比不单是个卓越的军事领袖,他的清晰思维,具远见的管治,为百姓谋求福利,并编订了一套成文的法律,包括了民事、商业、社会、道德生活各方面,是古代法律体系的不朽功业。其他如文学作品、宗教文献、教育、数学、天文、医术、巫术。。都有惊人的发展。(图九 ,十)


(图九)罕模拉比(Hammurabi,1792-1750BC)时期的古巴比伦


(图十)八尺高的黑色闪长岩石碑上刻有罕模拉比法典(282法律条文)

赫人侵入(The Hittites Invasions,1600BC-1200BC)

主前2000年尾,一个属于印欧系的族群迁徙进小亚细亚(安纳托利亚 Anatolia),当时正值印伊系的胡利安人(Hurrians 或何利人 Horites ) 进侵米所波大米上部。何利人向西再分散,并且进入古代的迦南地,他们的足迹遍及整个近东地区。亚伯拉罕时代,他们已在迦南立足。何利人约在主前1300年,才被强大的赫人帝国并吞。

1750BC,赫人以 Hattusas(现在土耳其的波赫撤盖 Boghazkoy,在安卡拉之东130哩)为都城,从那里向东深入,占领了叙利亚,然后继续挺进,在1595BC 劫掠了巴比伦,终止了古巴比伦帝国的统治。

但赫人的兴趣只在经济上,他们全盘采纳了巴比伦的宗教,文化、法律(比罕模拉比法典的条文较人道宽大,残害人肢体的刑罚是不获准执行)和管理制度。从1600-1200BC,他们的势力范围扩大至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为了争夺卡迭什(Kadesh)与埃及打了一场漫长的战役,严重消耗了赫人和埃及双方的资源。

温克勒(Winckler)在1906年在土耳其的波赫撤盖 Boghazkoy 发现了约一万块泥版文献,其中包括了赫人帝国的皇室档案文件,提供了大量有关赫族文化、法律、贸易等资料,让我们查考《创世记》,对希伯来人先祖在迦南地过游牧生涯时的风俗习惯有更深的认识。他们也是将马和战车引进近东地带的民族。

因为赫人的势力范围太广,以致他们无法控制,不久帝国就发生内乱,国力渐衰,何利人在那区域的势力越来越强盛,促成了迈坦尼(Mitanni)帝国在米所波大米的建立。迈坦尼人在以色列族长时期,控制玛代(Media)至地中海地区之间的一片大地,他们的存在使赫人、亚述和埃及的势力均衡。 (图十一)


(图十一)赫人帝国(Hittites)
点击放大1600X

加瑟人(Kassites)、以栏人(Elamites)、迈坦尼人(Mitanni)的争霸(1570BC-1157BC):

伴随着赫人侵入巴比伦的有游牧部落的战士加瑟人(Kassites),他们是由马里(Mari)王 Agum II Kakrime(1595-1545BC)率领下,占领了赫人无法有效控制的巴比伦地区。加瑟人以经商贸易出名,又懂得灵活利用外交手腕处理与邻国的关系,所以从主前十五至十三世纪,他们享有一段米所波大米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和平时光,有人还称之为苏默文化艺术的复兴时期。 (图十二)


(图十二) 加瑟人(Kassites)、以栏人(Elamites)、迈坦尼人(Mitanni)的争霸(1570BC-1157BC)
点击放大 1600X

从1380BC开始,加瑟人想向外扩张,借着与亚述王 Puzur-AshurIII,Ashur-Uballit 和埃及法老 Akhenaton 等的签订和平盟约或婚姻结盟,把势力范围扩大,这对贸易经商固然有利,但却引起一些内部团体对亚述干涉内政的不满。加瑟人与亚述人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争战。同一时候,从伊朗西南部来的以栏人(Elamites)也乘机侵入加瑟地区,他们与亚述之间也有争战。 以栏的势力经过亚述王 Nebuchadnezzar I(1124-1103BC)的几次无情的攻击后,就逐渐败落。

我们对迈坦尼国(Mitanni,1500-1290BC)认识不多,考古资料很少,只知道它是胡利安人(Hurrians)侵入米所波大米后所建立的。埃及法老杜得模西士三世(Thutmose III,1504-1450BC)向外扩张,1460BC 进入米所波大米时,不但没有与迈坦尼人争战,反而与他们联手对抗赫人。以后的法老杜得模西士四世(Thutmose IV,1425-1417BC) 和亚门诺裴斯三世(Amenhotep III,1417-1379BC)都娶了迈坦尼王的女儿。迈坦尼王 Tushratta 虽然也和法老亚门诺裴斯四世(Amenhotep IV 或 Akhenaten,1379-1362BC)结盟,但在赫人强大军队的攻击下,法老却不守约,没有出手援助迈坦尼。赫人军队夺取迈坦尼都城 Wassukkani。1365BC,当亚述在 Ashur-Uballit I 的治理下,为了确保其在米所波大米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迈坦尼就成了亚述和赫人之间权力游戏的一颗棋子。 到了1290BC,迈坦尼就被亚述王 Adad-Nirari I 和Shalmaneser I 完全并吞。1285BC 埃及与赫人在 Kadesh 经过最后一场战役后,埃及就从叙利亚撤退,留下赫人与亚述在米所波大米争霸。原本与赫人联手对抗亚述的加瑟人(Kassites),突然倒戈,占领了巴比伦。 1225BC,亚述王 Tukulti Ninurta(1244-1208BC)挥军直入加瑟人的巴比伦,掳掠并烧毁城墙。1158BC,以栏王 Shutruck-Nahhunte 也侵入巴比伦,翌年,加瑟势力一撅不振,宣告瓦解,让亚述王 Ashur Dan I(1178-1173BC)和他的继承者控制了整个地区。赫人帝国也销声匿迹。

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Tiglath-Pileser,1115-1077BC)毫不费力地率兵越过幼发拉底河占领了巴比伦,开始了亚述帝国的统治。

亚述帝国的兴起(1420BC-609BC)

我要留待下一课再和大家分享。

默想:

还记得我在上一课的感言吗?“现在教会讲台上已经很少人‘讲解历史’,要做听众都难,就更不用说查考历史,作一个‘读者’了。”其实,读史还容易,写史才真难!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英籍华裔作家张戎(Jung Chang)和她的丈夫史学家乔·哈利戴(Jon Halliday)共同撰写了一本关于毛泽东的书,名《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Mao:The Unknown Story,出版社:香港开放出版社,2006年9月初版)。这当然不是什么“正史”,我只是借题发挥罢了。《维基百科网站》说:“。。耗时约10年完成。全书五十八章,中文版700页,数据来源占82页。张戎夫妇为完成此书,访问过数百名毛的亲友、与毛共事、交往的中外知情人、见证者及各国政要,包括六名总统、六名总理、四名外交部长、十三名前各国共产党领袖。这些人物中,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美国前总统福特、英国前首相希思、达赖喇嘛、斯大林与赫鲁晓夫的翻译、张学良、蒋经国、陈立夫等。访问毛身边工作过的人员,达十八人以上。毛的主要同事和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也几乎都访问过。同时,深入俄罗斯、阿尔巴尼亚、东德、美国、英国、梵蒂冈等二十八个档案馆,取得许多闻所未闻的史料。该书英文版在出版后短期内即跃居英国、澳洲等国非小说类排行榜榜首,全球销售量达一千二百万册。。”

我想这是极夸大的说法。难怪《维基百科网站》附带说:“此条目的中立性有争议。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2007年10月20日)”又说:“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08年8月30日)”

历来有关中国领袖或政治事件的书籍,“写史”的人很难获得完整的资料,他们提供的只是源自“一方”片面和主观的资料,所以写毛泽东的,不是把他捧上天,就是说他是魔鬼。。写六X天X门事件的,就算现在(2009年五月)有了赵XX三十小时录音出版的回忆录,我们还是不知道“真相”,因为“另一方”长期封锁有关信息,说“以免造成思想和政局上的混乱。”

台湾龙应台也“写史”了!但她写《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出版社: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八月)就聪明的多。

   

她在十一月八日新加坡的讲座上强调说,她一开始就决定不要写成一本学术(历史)著作,而要有一种文学的魅力,要有像蜻蜓一样轻的翅膀,可以飞起来。。。其实这本书讲述的是1949年国民政府迁移到台湾至今的六十年历史,但就算她访问了台湾中南部乡下的台籍国军和台籍日兵、总统、副总统、国防部长、各级公务员。。收集史料。。闭关写作400天。。她写的还是“半截历史的战争”(引自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十一月六日副刊,作者怀鹰《读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作者怀鹰还说:“重现历史现场是有一定的困难的,隔了那么长的岁月,很多事、很多人,包括人的回忆和史料,距离真实也许还有一段距离。史料不一定可靠,人的记忆尤其是,战争的伤痕经过时间的磨合,已慢慢的脱离原来的轨道。。我不是说龙应台在编造历史,而是要对所谓的史料进行确实的考证。。”

如果“写史”的这么难还原真相,《列王纪》的作者呈现的是否只是“半截历史”,甚至如一些二十世纪中叶兴起的“新考古学派”(又名“极小化派”Minimalist)所说的“编造历史”呢?请大家在课堂上讨论。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

pcchong18221@gmail.com

horizontal r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