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00087_.gif (341 bytes)返回课程纲要

撒母耳记下 - 合神心意的大卫王

第十八课 - 大卫攻取拉巴 - 大卫是暴君吗?

经文:撒下十二:26 - 31,代上二十:1 - 3

主旨:丑事过后,与亚扪的战事复发,大卫是个暴君,滥杀拉巴城内无辜的人吗?

1。在查考历史书的时候,我多次提醒大家,“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唐太宗语)不只是皇帝,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古为镜”,从史吸取教训,我们的人生就能少走很多冤枉路。

     在杀人夺其妻后,大卫王庆幸身边有个先知拿单作他的“谏官”和“良相”;因着上帝借着拿单的痛责,大卫彻底悔罪,上帝也免了他的死,不过他却要面对罪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走笔至此,刚好看到港《南华早报》报道的一则新闻(29/8/2007),说中国财长金人庆涉性丑闻被撤换(官方在30日正式宣布金人庆是以“私人理由”辞职),又说腐败官员涉及女性似乎有日益泛滥的迹象,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赵登举在2005年透露,最高人民检察院查办的省级干部大案中,几乎每人都有情妇,“性贿赂目前在行贿犯罪中已相当普遍”。另有统计发现,被查处的贪官95%有情妇,腐败的领导干部超过60%与“包二奶”有关。

     谁来监督贪官?现在的“谏官”跑到哪里去了?我想,身居高位,特别是治理国家的人,都要把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记在心上。。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带在额上。。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申六:6 - 9)什么“十思”啊?就是:

一、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 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
二、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 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
三、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 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
四、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 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
五、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 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
六、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
七、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 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
八、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 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
九、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
十、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 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

魏征给唐太宗的这篇奏疏是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主题,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若“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就像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如果大卫王也懂得“十思”的道理,就会“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不会杀人夺其妻,犯下滔天大罪,搞得家里鸡犬不宁。 《中国青年报》(2007年九月)发表文章说,在现在的政治体制下,谁来监督像陈良宇这样的贪官和那些肆意包养情妇的省部级高官呢?其实,现在的高官要人,如果也懂得“十思”的道理, 哪里还会有这么多情妇、贿赂和腐败呢?

2。撒下十二:26 - 29  “约押攻取亚扪人(Ammon)的京城拉巴(Rabbah)。27约押(Joab)打发使者去见大卫,说:‘我攻打拉巴,取其水城。28现在你要聚集其余的军兵来,安营围攻这城。恐怕我取了这城,人就以我的名叫这城。’29于是大卫聚集众军,往拉巴去攻城,就取了这城。”

代上二十:1  “1过了一年,到列王出战的时候,约押率领军兵毁坏亚扪人的地,围攻拉巴。大卫仍住在耶路撒冷。约押攻打拉巴,将城倾覆。”

请大家别误会以为这是另一场与亚扪人的争战。不是的,这场战是延续第十一章 1 节,那里大卫差派约押(Joab)率兵围攻亚扪的京城拉巴(Rabbah)(看图),以报他们羞辱自己臣仆之耻(撒下十:4)。大卫留在耶路撒冷,跟着就发生了他和拔示巴的一段丑事。还记得大卫蓄意要杀死乌利亚,故意叫约押差派乌利亚到阵势极险之处,使他被敌人打死吗?

丑事过去了,战事还继续,现在“约押打发使者去见大卫,说:‘我攻打拉巴,取其水城。。’”拉巴(Rabbah)是亚扪的京城(有关亚扪的事在第十五课已经解释,这里不再赘述)为什么又叫“水城”(the city of waters)呢?拉巴是今日约旦的首都安曼(Amman),是亚博河(Jabbok River)的发源处,水泉甚多,故有水城之称(看下图):

         拉巴位置图             拉巴城区(上城和下城,下城即水城)

“我攻打拉巴,取其水城”-- 在1969年的考古挖掘,发现北部城墙底下有类似水池的空间,20尺宽、55尺长、23尺高,其中一部分是在城墙外,大概是用来提供食水给城内的居民。由于城的北部没有险峻的山崖作为天然防御,所以是防卫中最弱的地方,约押很可能是从这里攻陷拉巴。

3。撒下十二:30 - 31  “30夺了亚扪人之王所带的金冠冕(注:"王"或作"玛勒堪" Milcom 玛勒堪即米勒公,又名摩洛,亚扪族之神名),其上的金子,重一他连得(talent),又嵌着宝石。人将这冠冕带在大卫头上。大卫从城里夺了许多财物,31将城里的人,拉出来放在锯下,或铁耙下,或铁斧下,或叫他经过砖窑(注:或作"强他们用锯,或用打粮食的铁器,或用铁斧做工,或使在砖窑里服役")。大卫待亚扪各城的居民都是如此。其后,大卫和众军都回耶路撒冷去了。”

“夺了亚扪人之王所带的金冠冕”-- 有希腊抄本把“王”作 Milcom their king ,即“玛勒堪”或“米勒公”或“摩洛”,是亚扪人的神(王上十一:7)。 在上述的拉巴城区就曾发掘了一块主前九世纪后期的碑文,上刻有“玛勒堪”的名字,大概是神殿墙壁的一部分(看下图):

上刻有亚扪人的神“玛勒堪”Milcom的碑文

“。。金冠冕,其上的金子,重一他连得(talent),又嵌着宝石。”-- 一他连得是七十五磅,好重的王冠! 所以平时应该是放在玛勒堪神像的头上,而不是亚扪王的头上。“人将这冠冕带在大卫头上”应该是象征式的放上吧。

“将城里的人,拉出来放在锯下,或铁耙下,或铁斧下,或叫他经过砖窑(注:或作"强他们用锯,或用打粮食的铁器,或用铁斧做工,或使在砖窑里服役")。大卫待亚扪各城的居民都是如此。”-- 大卫王果真为了报复亚扪王羞辱自己臣仆之耻(撒下十:4),如此残忍地对待敌人吗?古代近东的皇帝如亚述巴尼帕二世(Ashurnasirpal II 主前883-859年),他们作战时的残暴情况可从当时一块碑文上看见:

我在城门的对面立了柱子,并将背叛首领的皮剥下来,铺在柱像的外壁和内壁,有些则钉在柱像的铁砧上,其他则贴在柱像周围的火刑柱上。。

还有,“在历史记载中,亚述士兵被描述为凶猛残暴、杀人如麻,他们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片哀鸣。亚述将士功劳的大小,以所斩敌人的首级的多少为标准。因此,所掳战俘,大多斩首。对战败一方的贵族,处置更为残忍:有割耳割鼻的,有断手断脚的,有五马分尸的,还有剥皮剐肉的,令人触目惊心。而且,这些酷刑的记载并不是来自敌方骇人听闻的传说,而是亚述人自己史官的记载。”

但大卫王是这样的残暴吗?31节的希伯来文是(从右到左):


代上二十:3 说:“将城里的人拉出来,放在锯下,或铁耙下,或铁斧下(注:或作"强他们用锯,或用打粮食的铁器,或用铁斧作工"),大卫待亚扪各城的居民都是如此。其后大卫和众军都回耶路撒冷去了。”

希伯来文是:(从右到左)

比较以上两节经文,不同的地方是:撒下十二:31 作“and put them”(使他们用),代上二十:3 作“and they sawed”(放在锯下),只因为一个字母的差别!

撒下十二:31的“and caused to go over”(叫他经过)的希伯来文,解经家认为原文应该是,“and set them to work”(使服役)。两个字的差别只是最后一个字母(前者是 r,后者是 d)。

我们认为撒下十二:31的经文“强他们用锯,或用打粮食的铁器,或用铁斧做工,或使在砖窑里服役”是正确的翻译。中文新译本也是采取这样的译文。

我这样如此肯定经文的解释还有一个理由:大卫王知道自己这条命是刚刚拾回来的,杀人夺其妻是应该被判死刑,一个从“鬼门关”捡回一命的人是不会残暴地对待城里无辜的百姓,何况大卫是“合神心意”的王!

你同意我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

默想:

臣子有忠臣、奸臣、良臣。。

君王有明君、昏君、暴君。。

历史上几乎每个臣子和君王都可以对号入座。

古代众帝皇中,集荒淫、暴虐、诡诈、穷奢极欲、狂妄自大于一身的,莫过于隋炀帝杨广了。唐·魏征在《隋书》说:“(炀帝)恃才已,傲恨明德,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起过。荒淫无度,法令滋章,教绝四维,刑参五虐,锄诛骨肉,屠剿忠良。。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匪仇僦,左右之人,皆为敌国。终然不慢,同彼望夷,遂以万乘之君,死于一夫之手。自肇有书契以迄于兹,宇宙崩离,生灵途炭,丧身灭国,未有若斯之甚也。”

新中国也有一个集帝王、叛逆于一身的,他是恶人还是伟人,有没有权利把几千万青年学生推入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有没有权利把一千多万中学生搞成下乡知识青年,让他们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受那种苦? 我们就留给以后的“魏征”给他对号入座吧。

五年一度的十七大即将召开(2007年10月15日)。各地媒体纷纷把焦点集中到十七大人事安排。 我不是政治观察家,所以对这些事不便置评,但心里真的盼望有一天,会有一个“合神心意”的大卫出现在政治舞台上。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

pcchong1822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