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课程纲要

跟随使徒的脚踪行 - 使徒行传

第二十三课 - 安提阿教会

经文:徒十一:19 - 30

主旨:讲述安提阿教会是怎样被建立起来,成为一个差传宣教的中心。

1。上一课我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们查考《使徒行传》的时候,千万不要失去焦点,就是主耶稣颁布的“大使命”--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一:8)路加记述的就是福音怎样从耶路撒冷传开,直到地极,绝对没有其他的目的。当然在记述的过程中,上帝也赐给他智慧聪明,使他所写的不致于让读的人产生误解,造成教会的分裂。我时常说,初期教会不是天堂,因为她也是由蒙恩的罪人所组成的,人毕竟有软弱,会分门别派,有属于母会耶路撒冷的,有属于分会安提阿教会的,有属于彼得的,有属于保罗的。。不同“派系”的人读《使徒行传》会作不同的解释,就好像今天的基督徒读《使徒行传》,也各有各的领会。

2。徒十一:19  “19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门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塞浦路斯)并安提阿。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

路加将记述跳回到第八章的 1 - 4节:

“1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2有虔诚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为他捶胸大哭。3扫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4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

有些四散的门徒没有停在犹太和撒马利亚,他们一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塞浦路斯)并安提阿。这些是什么地方?(看图一

“腓尼基”(Phoenicia) - 在地中海东岸,约是今日的黎巴嫩,旧约时代是以推罗及西顿为其代表的城市。

“居比路”(Cyprus)- 就是现在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岛。

“安提阿”(Antioch) - 这是叙利亚的安提阿,有别于彼西底的安提阿(Antioch in Pisidia)。它位于今日土耳其西南角上,黎巴嫩山脉和陶鲁斯山脉会合之处,所以是一个重要的陆上交通的孔道。由于奥论提斯河从城中经过,利用河口处的西流基港作为它的远洋贸易港口,因此海陆两方面的交通都非常方便。从主前四世纪开始,它就是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中心,在文化上则是希腊化的重要根据地,是罗马帝国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罗马和亚历山大城。城中犹太人不少,是在巴勒斯坦之外第一个主要犹太人中心。

“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 路加在这里特别强调门徒“只向犹太人讲”,不向外邦人讲。换句话说,在门徒的观念上,他们还是认为福音是给犹太人,不是给外邦人,这都是因为狭隘的犹太民族主义在作祟。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第八章至十章所发生的门徒传福音给外邦人,只是少数中的少数,如执事腓利,其他门徒并没有跟随。所以,虽然五旬节后的耶路撒冷教会很兴旺,人数不断加添,他们并没有履行主耶稣赋予他们的大使命,把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开。上帝不得不允许逼迫落在他们身上,“催逼”他们离开安乐窝,走向世界。所以,今天的教会不要以为人数众多,就一定是合神心意的教会。有差传的教会才是呢!

3。徒十一:20 - 21  “20但内中有居比路(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他们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腊人传讲主耶稣(注:有古卷作‘也向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传讲主耶稣’)。21主与他们同在,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

 “但内中有居比路(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他们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腊人传讲主耶稣。。”-- 门徒中的犹太人不向外邦人传讲福音,但那些来到安提阿的塞浦路斯人和古利奈人却向外邦人传讲。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来到安提阿的塞浦路斯人和古利奈人是希腊化的犹太人(Hellenists),也就是第六章一节的“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至于“向希腊人传讲主耶稣”还是“向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传讲主耶稣”呢?根据经文鉴定学家的研究,在版本 A、D和 Aleph 里,都是用 Hellenas,就是希腊人,因为前面有连接词kai (也),若不是希腊人,就没有意思了。我要特别指出,这些都是不知名的门徒,也没有像彼得那样看到异像,但他们心里却有感动,要将福音传给外邦人。这给我们什么启迪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与他们同在,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 现在是安提阿教会开始人数增加,我们看到传福音的中心由耶路撒冷教会转移到安提阿教会了。

4。徒十一:22 - 23  “22这风声传到耶路撒冷教会人的耳中,他们就打发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为止。23他到了那里,看见上帝所赐的恩就欢喜,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

“这风声传到耶路撒冷教会人的耳中。。”-- 像过去腓利在撒马利亚传福音一样(徒八:14),母会耶路撒冷的人不“放心”,要派人调查事件是否属实。当传福音的中心开始转移后,我们将不会再看到这样的事件。

“他们就打发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为止。。”-- 上次提到巴拿巴是在徒九:27,当扫罗来到耶路撒冷的时候,由于门徒对他还心存畏惧,没人接待他的时候,巴拿巴却看出他信仰的“真”,主动地跟他交通,领他去见使徒。巴拿巴诚然是一个“劝慰子”(徒四:36),加上他又是居比路人(徒四:36),所以是最佳的人选。今天的教会正需要更多这一类的人。

“看见上帝所赐的恩就欢喜,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 巴拿巴是一个能够从别人身上看到上帝的“恩”的人,我们却时常在别人身上只看到“魔鬼的手”在工作,以致不能与人同工。我时常说:在教会里,上帝把不一样的人放在一起,是要他们学习彼此欣赏上帝在各人身上所赐的恩,互相配搭。用数学的方式来表示,就是上帝要我们学习的,不是1 + 1 = 1,也不是1 + 1 = 2,乃是 1 + 1 = 3。大家明白吗?____________

“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 巴拿巴的出现,成为了安提阿一带地方的信徒的祝福。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巴拿巴”。

5。徒十一:24 - 26  “24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25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26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

“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 这是第一次称安提阿为“教会”的经文。以后,我们将要看到安提阿教会成为耶路撒冷以外,另一个中心,是一个跟耶路撒冷母会不一样的中心,她是一个差传宣教的中心。

“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 上一次提到扫罗是在徒九:30,当时他是在耶路撒冷传道,因为面对犹太人的谋害,不得已才逃往大数。巴拿巴过去曾帮助扫罗,为他引荐给耶路撒冷教会的使徒和领袖(徒九:27),虽然分手多日,巴拿巴竟然没有忘记扫罗,趁这次到安提阿的机会,不惜到大数去找他,找着了,还带他回安提阿教会,和他在教会事奉整整一年。所以我说,巴拿巴不但是一个劝慰子,他还充当伯乐,发现了扫罗这匹千里马。安提阿教会就是由巴拿巴和扫罗这样的领袖,以及许多不知名、但对外邦人有传福音热诚的门徒所组成。主耶稣颁布的大使命要落在安提阿教会的身上,福音要从这里传到地极。

“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 “基督徒”的原文是 Christianous,跟太二十二:16 的“希律党”(Heroidianoi),希律的跟随者同个式样,虽然是一个希腊字,却是一个拉丁式的形容词。这个称谓是外邦人给的,因为这些门徒是希腊人,不是希腊化的犹太人,更不是犹太人。犹太人是不会给他们这样的称谓,因为他们把 Christos 这个字视为弥赛亚,他们称门徒为 Galileans 或 Nazarenes (拿撒勒党)。从这样的称谓来看,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安提阿教会是一个大部分以外邦人组成的基督教会。

6。徒十一:27 - 30  “27当那些日子,有几位先知从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28内中有一位名叫亚迦布,站起来,借着圣灵指明天下将有大饥荒。这事到革老丢年间果然有了。29于是门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钱,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30他们就这样行,把捐项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到众长老那里。”

 “当那些日子,有几位先知从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 这些是基督教的先知,有别于犹太教的先知;他们着重传讲基督的真理,多过说预言,但并不表示不说预言。徒十五:32 称犹大和西拉为先知。

“内中有一位名叫亚迦布。。”-- 圣灵用亚迦布(Agabus),预言天下将有大饥荒。根据史学家约瑟夫的记载,在革老丢年间(Claudius AD 41 - 44),巴勒斯坦的确发生了一场大饥荒,最严重的时候在主后45年。

“于是门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钱,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他们就这样行,把捐项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到众长老那里。”-- 这是捐献的“倒流”,不是母会支持分会,而是分会自发捐献给母会。“长老”(presbuterous)一词是第一次用在基督教会,在徒二十:17、28,我们看到“长老”(elder)和“监督”(Bishop)的互用。徒十二:25 说“巴拿巴赫扫罗办完了他们供给的事,就从耶路撒冷回来。。”这是发生在徒十二章所记载的希律王(Herod Agrippa I)突然死去之后,所以我们可以肯定这时是主后 44 年或 45年初。

默想:

当耶路撒冷教会只热衷于传福音给自己的犹太人,而忘记了主耶稣所赋予他们的大使命,上帝就兴起一批无名的传道人,把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开,直到安提阿;并以安提阿教会作为差传宣教的中心,把福音传至地极。

历世历代,上帝都愿意使用任何矢志实行大使命的人,不管他是怎样的卑微。以下记载了一则真人真事,一个被世界所“鄙弃的人”,却被上帝所用,把福音传至中国。(全文转载自Ross Paterson著的 The Antioch Factor - The Hidden Message of the Books of Acts)

“。。上帝使用一个毫不吸引的独脚苏格兰人,因为他立志要将福音传给中国的失丧者。这人名叫史托特(George Stott),是中国内地会的一位宣教士。他在1868年去到中国东南沿岸的一个港口 -- 温州。当时温州的拜偶像之风极盛,并且很可能是一个没有基督徒的地区。此外,当时的政治气氛对史托特的宣教工作也造成了极大的难阻。尽管史托特面对种种不利的因素,但他仍然努力工作,如:他把一些简单的房舍出租,并开办了一间细小的学校等。后来,因着当地政治气氛的逐渐缓和,所以他的福音工作也得到了开展。几年后,因着愈来愈多温州的居民接受了基督,于是史托特便在那里便建立了一间细小的教会。这时,一位行动不便的半瘫中国同工加入了他的团队,这人就是日后温州的第一位本地传道人。我们很难用「吉利」这两个字来形容这事的开始,因两位主角都是有缺陷的 -- 一个是独脚的苏格兰人,另一个则是半瘫的中国人。但上帝不是看人的外貌,而是看人的内心。林拔(Tony Lambert)在他的著作中如此描述史托特往后的工作:

‘福音最终还是传开了,十年后,中国内地会更在温州的中心,建立了一间足以容纳数百人的大教会。。。我在1997年(一百多年后)时,曾到访温州。。前内地会所建立的教会,仍在旧城区的中央,俯视着繁忙的大街小巷。在这些大街小巷中,都是售卖各式各样鲜肉、鲜鱼和菜蔬的农民。刻在墙上的经文(约三:16),与竖立在中国传统屋顶上的大型红色十字架,正一同向川流不息的途人述说耶稣的故事。我走进一个相当破旧的庭园中,准备参加主日清晨的崇拜,赫然发现大堂已挤满了超过一千个中国人。。。年青的牧者在邀请我共晋午膳之余,也告诉我,这间教会是在1979年,文化大革命后才重开。现在整个温州市的六百万居民中,就有超过六十万基督徒 -- 十份一的人口都是信徒啊!三十年前,温州仍是一个「无神论的地区」,如今却在中国的基督徒中间,成为了「中国的耶路撒冷」。

今天的温州,已有超过一千间被官方认可的教会和超过1100馆已登记的聚会点,虽然这些聚会点通常都位于农村,而且地方较为简陋,但每个主日,它都能吸引百多人前来参加崇拜。另外,温州还有很多没有登记的家庭教会,他们的聚会都是较为秘密的。想不到在不足二十年间,福音便横扫了整个地区,并且不断的扩展。。。

在农村地区的复兴最为明显。。。在附属于温州市的永嘉县中。。就有一座宏伟的大教堂,这教堂远高于这当地其它新兴建的楼房、商业大厦和商店。在教堂的大门上,写着「救恩之门」几个大字 --正是教会的名称 -- 大堂和楼座足以容纳一千人。教堂用华美的大理石建造。。在接着四小时的车程中,我在区内看到不少于十二间的教会,在我们经过的村落和小村庄中,当然还有许许多多教会是我们没有看见的。我们所见的教会,看上去几乎全都是有十年或以上历史的。另一样吸引我的,就是很多居民都把金句贴在门外,公开的为主作见证。有些按现代的楼房则在门外刻上「以马内利」四个大字。。。永嘉县的人口共有七十三万,已登记的福音派教会的成年会友人数有十三万,这个数字还未包括十八岁下的儿童,以及许多没有登记的家庭教会信徒。这情况实在令人震惊 --在这个位于南中国沿岸的现代繁荣港口城市,竟有18% 人口是相信圣经的基督徒!’

林拔描述完温州的复兴之后,便总结说:

‘谁能异想天开地想到,原初由一位独脚苏格兰人和一个行动不便的中国人所播下的种子,在一百年后,竟结出如此丰硕的果实?’”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

pcchong1822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