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课程纲要

跟随使徒的脚踪行 - 使徒行传

第四十课 - 保罗的第三次传道旅程(五) - 回到耶路撒冷

经文:徒二十一:1 - 17

主旨:保罗终于结束了第三次传道旅程,回到耶路撒冷。

1。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上一课我说:

“保罗这时已经知道,他正在往捆锁与限制走去。他宣称在各城里,圣灵已向他指证将要临到他的事。问题是:既然知道山有虎,何以还傻傻地向虎山行?从徒二十三:11 主给保罗的保证,说:‘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保罗既然定意要到罗马,上帝就保证他一定到罗马,但不是照保罗的方式去那里,乃是照上帝的方式 -- 捆锁与患难。这样的方式更能给保罗机会,在人面前,在君王面前,证明上帝恩惠的福音。”

有解经家把《使徒行传》第二十一章至二十八章称为“捆绑之章”,是一点都不夸张。因为从二十一章开始,保罗就是以“为主被囚”的身份出现。他的偏向虎山行,果然把他带到犹太公会、腓力斯巡抚、非斯都巡抚、亚基帕王、罗马最高法院,为主作见证。过去,平民大众和罗马政权以为基督教不过是犹太教之一支,现在大家开始明白基督教的“道”(徒二十一:4 - 5)和犹太教的“律法”有着天渊之别。

保罗对以“为主被囚”的身份作见证有什么看法?他说:“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以致我受的捆锁,在御营全军和其余的人中,已经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并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锁,就笃信不疑,越发放胆传上帝的道,无所惧怕。”(腓一:12 - 14)又说:“(我为这福音的奥秘作了带锁链的使者)并使我照着当尽的本分放胆讲论。”(弗六:20)保罗不以带锁链,受捆锁,为主作见证而觉得羞耻,他认为只要福音能得兴旺,一切的苦都是值得的。所以,明知山有虎,他仍然定意回耶路撒冷,就好像“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路九:51)

2。徒二十一:1 - 6  “1我们离别了众人,就开船一直行到哥士。第二天到了罗底,从那里到帕大喇,2遇见一只船要往腓尼基去,就上船起行。3望见居比路(塞浦路斯),就从南边行过,往叙利亚去。我们就在推罗上岸,因为船要在那里卸货。4找着了门徒,就在那里住了七天。他们被圣灵感动,对保罗说:‘不要上耶路撒冷去。’5过了这几天,我们就起身前行,他们众人同妻子儿女送我们到城外。我们都跪在岸上祷告,彼此辞别;6我们上了船,他们就回家去了。”

请看图一的航程。我不介绍船经过的地方了,总之,哥士(Cos)、罗底(Rhodes)都是亚西亚外的岛屿;帕大喇(Patara)则在亚西亚西南角海边,是吕家省(Lycia)的商业中心。按蓝赛爵士(Sir William Ramsay)的推算,保罗是在 57年的五月一日离开米利都(Miletus),同一天来到哥士,五月二日到罗底,五月三日到帕大喇。在伯撒抄本(Bezan Text)加入另一个停泊的地方,就是 Myra,在吕家省的南端,帕大喇东边 50哩。在五月四日保罗来到 Myra,在这里他们登上一艘要往腓尼基(Phoenician)去的船,“望见居比路(塞浦路斯),就从南边行过”,在五月七日来到推罗(Tyre)。因为船要在推罗卸货(可知这是一艘大商船),所以保罗有时间和推罗教会的门徒交通,他在那里住了整整七天。

“他们被圣灵感动,对保罗说:‘不要上耶路撒冷去。’过了这几天,我们就起身前行,他们众人同妻子儿女送我们到城外。我们都跪在岸上祷告,彼此辞别。。”-- 圣灵感动这些门徒,对他们说保罗这趟上耶路撒冷是有危险,所以他们才叫他不要上去。我在上文已经解释清楚,保罗定意要去,不等于违背上帝的旨意,因为他的去是有着圣灵的指引(徒二十:23)。“我们都跪在岸上祷告,彼此辞别。。”-- 又是难分难舍,依依惜别。

3。徒二十一:7 - 14  “7我们从推罗行尽了水路,来到多利买,就问那里的弟兄安,和他们同住了一天。8第二天,我们离开那里,来到该撒利亚,就进了传福音的腓利家里,和他同住。他是那七个执事里的一个。9他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预言的。10我们在那里多住了几天。有一个先知,名叫亚迦布,从犹太下来。11到了我们这里,就拿保罗的腰带捆上自己的手脚,说:‘圣灵说:<犹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绑这腰带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手里。>’12我们和那本地的人听见这话,都苦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13保罗说:‘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14保罗既不听劝,我们便住了口,只说‘愿主的旨意成就’便了。”

“我们从推罗行尽了水路,来到多利买,就问那里的弟兄安,和他们同住了一天。”-- 船在推罗卸完货后,保罗一行人就上船,来到了多利买(Ptolemais)(看图一),是推罗以南的另一个重要港口。保罗和这里的弟兄同住了一天。

“第二天,我们离开那里,来到该撒利亚。。”-- 究竟是坐船从多利买来,还是走路来,解经家各有不同的看法。蓝赛爵士认为是从水路来;F F Bruce 认为是从陆路来,大约是走 30 哩。路加没有告诉我们,保罗一行人在该撒利亚逗留多久。总之,保罗要赶在五月二十八日之前到耶路撒冷,57 年的五旬节是在当天。

“就进了传福音的腓利家里,和他同住。他是那七个执事里的一个。他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预言的。我们在那里多住了几天。”-- “传福音”的腓利(The evangelist Philip),真是多美的一个外号。上次听到他的名字是在徒八:40,他是执事之一(徒六:5),在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上,他随从圣灵的引导,把福音传给埃提阿伯的太监后,就被主的灵提去。现在他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预言的。太十一:13说:“因为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现在为什么又跳出四个处女,会说预言的呢?其实,说预言到施洗约翰为止,指的是有关耶稣第一次道成肉身的预言。腓利女儿和下文的先知亚迦布说的预言是一般性的,如有关将来要发生的事。现在先知的职分已没有,先知的功能却还有,如先知讲道。何以路加精挑细选提及腓利的四个说预言的女儿呢?就算在他的福音书,他都特别注重那些在基督耶稣身边事奉的女人,如路八:1-3。虽然有的人从林前十四:34 - 36 和提前二:8 - 15 说保罗不主张女人在公众场合的讲道,但我们实在不能否认姐妹们对上帝国度事业的贡献。

“我们在那里多住了几天。有一个先知,名叫亚迦布,从犹太下来。”-- 这个亚迦布(Agabus)就是徒十一:28 那位说天下将有大饥荒的先知。保罗知道自己肯定来得及到耶路撒冷,所以才在该撒利亚多住几天。

“到了我们这里,就拿保罗的腰带捆上自己的手脚,说:‘圣灵说:<犹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绑这腰带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手里。>’我们和那本地的人听见这话,都苦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保罗说:‘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保罗既不听劝,我们便住了口,只说‘愿主的旨意成就’便了。” -- 这又是另一次圣灵的感动人,说有捆绑和患难在耶路撒冷等着保罗。但保罗知道这是上帝所安排的,为要让他在许多人和君王的面前为主作见证,所以他不肯听劝。

“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 这就是背负十字架,跟从耶稣的意思。(路十四:27)

世世代代都有效法保罗,为主耶稣的名,背负十字架的人。当黑死病袭击英国的时候(1665 - 1666),光是伦敦一地,就有七万五千不治身亡。亲人不敢触摸尸体,医生落荒而逃,大家都唯恐病菌上身。许多英国国教的教堂找不到牧师处理丧事,因为连牧师都弃职潜逃。这时的本仁约翰(John Bunyan,1628 - 1688),就是《天路历程》的作者,从监狱里被释放,传福音给临终者,忘我地抢救灵魂。历史学家约翰吉利斯(John Gillies)对黑死病袭击英国时期的实况,作了翔实的记载:

“许多被政府用高压手段压抑的传道人在这时期公开地和奋不顾身地传扬福音,给人民带来安慰和永生的指望。多年来政府对传道人的监禁,加上兵丁的监视,结果证明无效。当黑死病达到最高峰的时刻,英国国教不少牧师四处逃跑,离开羊群;只有那些未经认可的传道人,留下来安慰患病者。。。”

今天还有人肯为主殉道的吗?圣经告诉我们:“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彼前四:1)就算在平安的日子里,我们也要有这种受苦的心志。

4。徒二十一:15 - 17  “15过了几日,我们收拾行李上耶路撒冷去。16有该撒利亚的几个门徒和我们同去,带我们到一个久为(注:"久为"或作"老")门徒的家里,叫我们与他同住;他名叫拿孙,是塞浦路斯(居比路)人。17到了耶路撒冷,弟兄们欢欢喜喜地接待我们。”

该撒利亚离开耶路撒冷约 64 哩,保罗一行人大概是坐驴走这段路程。拿孙(Mnason)是居比路人,他的家在哪里?按伯撒抄本(Codex Bezae)的记载,他的家是在半途上,由于伴随保罗的人都是非犹太籍的基督徒,他们在耶路撒冷未必那么容易找到居所,所以才在拿孙的家住。拿孙是一个说希腊话的犹太人(Hellenist),又是一个“久为门徒”(Archaioi mathetei),意思是在当年的耶路撒冷五旬节信主的。路加应该从他那里获知很多当年的事。

“到了耶路撒冷,弟兄们欢欢喜喜地接待我们。”-- 保罗的第三次传道旅程终于结束了。捆绑的日子也开始了。

默想:

十七世纪中叶,英国国教在皇帝查理士一世和二世的支持下,作风是倾向天主教,全部抄袭罗马教廷的专制管治制度。那些不被国教认可的教会,那些不是依照国教的礼拜方式,不是由国教的神职人员主持的聚会,都不得借用礼拜堂聚集崇拜。

在 1660 年十一月十二日,本仁约翰在培得福(Bedfort)讲道。在聚会前,已经有人警告他,说聚会的场所已经暗中受到监视。面临着被捕的危险,本仁约翰没有取消聚会,他站在台上说:“不会,我不会取消聚会。我不愿意逃走;亦不愿意为了官府要拘捕我而临时取消这个聚会。来吧,让我们欢欢喜喜地聚会敬拜神,不要因为有人恐吓我们就表示屈服。传扬神的话语,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倘若我们因为传扬神的话而遭受逼迫,我们将来必定会得着大的赏赐。”

从 1660年到1670年,本仁约翰坐监十年。1671年,查理士二世才签署了“宗教宽赦宣言”,停止迫害所有独立教派的信徒,准许他们在国教的范围外,另行聚会。

捆绑的日子总会过去。“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二十四:13)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

pcchong1822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