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00087_.gif (341 bytes)返回课程纲要

以斯帖记 - 一个看不见神的世代

第五课 - 读《以斯帖记》、《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须知 - 波斯帝国(五)

经文:代下三十六:11-23,拉一:1-4,斯一:1-2

主旨:波斯帝国的兴衰史(下)--  从亚达薛西一世(Artaxerxes I,公元前465-前425年)、大流士二世(Darius II, 公元前423年-前404年) 、亚达薛西二世(Artaxerxes II,公元前404-前359年)、亚达薛西三世(Artaxerxes III,公元前358-前338年)和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公元前336-前330年),波斯帝国的灭亡,谈到波斯的文字和宗教。

1。上两课已经查考了以下几个波斯帝王的简史:

第三课

铁伊司佩斯(Teispes 675-640BC?)
居鲁士一世(Cyrus I 640-600?)
冈比西斯一世(Cambyses I,600/580?-559BC)
居鲁士二世(或塞鲁士,或古列,Cyrus II,公元前559年-前529年)
冈比西斯二世(Cambyses II,公元前529年-前522年)

第四课

大流士一世(Darius I or Darius the Great,或大利乌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
薛西一世(Xerxes I ,亚哈随鲁,公元前486-前465年)

今天,我要继续跟大家查考以下几个帝王,并且还看一看波斯的宗教和当时通行的国际语言亚兰文(Aramaic):

亚达薛西一世(Artaxerxes I,公元前465-前425年)
大流士二世(Darius II, 公元前423年-前404年)
亚达薛西二世(Artaxerxes II,公元前404-前359年)
亚达薛西三世(Artaxerxes III,公元前358-前338年)
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公元前336-前330年)

2。亚达薛西一世(Artaxerxes I,公元前465-前425年)

他的名字出现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

拉四:7-8,11  亚达薛西年间,比施兰、米特利达、他别和他们的同党,上本奏告波斯王亚达薛西,本章是用亚兰文字、亚兰方言;省长利宏、书记伸帅要控告耶路撒冷人,也上本奏告亚达薛西王。。。上奏亚达薛西王说:“河西的臣民云云。”

拉四:23  亚达薛西王的上谕读在利宏和书记伸帅,并他们的同党面前,他们就急忙往耶路撒冷去见犹大人,用势力强迫他们停工。

(我在第三课已经说了,《以斯拉记》第四章里的“亚达薛西”是一个圣经难题,我要在查考该书时才解释。)

拉六:14  犹大长老因先知哈该和易多的孙子撒迦利亚所说劝勉的话,就建造这殿,凡事亨通。他们遵着以色列神的命令和波斯王塞鲁士、大利乌、亚达薛西的旨意,建造完毕。

拉七:1,7,11-12  这事以后,波斯王亚达薛西年间,有个以斯拉,他是西莱雅的儿子,西莱雅是亚撒利雅的儿子,亚撒利雅是希勒家的儿子。。亚达薛西王第七年,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门的、尼提宁,有上耶路撒冷的。。。祭司以斯拉是通达耶和华诫命和赐以色列之律例的文士。亚达薛西王赐给他谕旨,上面写着说:诸王之王亚达薛西,达于祭司以斯拉、通达天上神律法大德的文士云云:

拉七:21  我亚达薛西王,又降旨与河西的一切库官说,通达天上神律法的文士祭司以斯拉,无论向你们要什么,你们要速速地备办,

拉八:1  当亚达薛西王年间,同我从巴比伦上来的人,他们的族长和他们的家谱记在下面:

尼一:1  哈迦利亚的儿子尼希米的言语如下: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书珊城的宫中。

尼二:1  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在王面前摆酒,我拿起酒来奉给王。我素来在王面前没有愁容。

尼五:14  自从我奉派作犹大地的省长,就是从亚达薛西王二十年直到三十二年,共十二年之久,我与我弟兄都没有吃省长的俸禄。

尼十三:6  那时,我不在耶路撒冷。因为巴比伦王亚达薛西三十二年,我回到王那里。过了多日,我向王告假。

先知书上有这个王吗?没有,但他在位的时候,上帝兴起了最后一个先知对犹太人说话,他就是玛拉基(Malachi) 。不像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我们能够确定他们事奉的年期(看第三课大流士一世在位年间,拉五:一),我们单从《玛拉基书》很难确定他在什么时候作上帝的仆人(玛一:8 提到“。。你献给你的省长。。”)。有的学者推测他是在尼希米回波斯述职后(433BC),与他第二次返回耶路撒冷(日期未详:尼十三:7“过了多日”)其间对犹太人所作的严词厉语,大约是 433-425BC 亚达薛西一世在位的时候。也有学者认为玛拉基在以斯拉和尼希米之前,他的信息成为后两者改革的推动力。先知玛拉基(Malachi)后 有四百年的寂静,上帝不再说话,“及至时候满足,上帝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加四:4-5)


我在上一课说,465BC,薛西一世(Xerxes I ,亚哈随鲁,公元前486-前465年)在宫廷政变中被皇家近卫军的首领 Artabanus 所杀,儿子亚达薛西一世(Artaxerxes I,公元前465-前425年)继承王位。

这个薛西一世即位后有什么作为吗?

他的父亲薛西一世(Xerxes I) 在萨拉米海战和后来在希拉迪(Plataea)及米卡尔(Mycale)的交战溃不成军后,雅典已经牢牢掌握着海上霸权。于是亚达薛西一世(Artaxerxes I)即位后就采用另一种策略,就是利用希腊军队之间猜疑及不团结,资助希腊的敌人来与希腊对敌。这样做无疑等于挑衅希腊,彼此相互争战。

首先在461/460BC,埃及发动一次历时十年的反抗,他们击败了波斯军队,占领了三角洲(Delta region)大部分地区。这时的希腊联军有两百多艘三列桨战舰在地中海东部,要把塞浦露斯岛(Cyprus)从波斯手中解放;当他们听说埃及的反抗后,舰队就航向埃及,在459BC,帮助埃及击退波斯军,占领了孟斐斯(Memphis)。

456BC,波斯在叙利亚行省的总督麦嘉比索(Megabyzus) 的率军下,挥军进入埃及,十九个月内就平定了那里的叛乱,击败了希腊联军。希腊联军失去了两百艘舰队和六千人。 (注:还记得我说的《以斯拉记》第四章圣经难题吗?如果拉四:7-23 发生在埃及反抗期间,亚达薛西一世肯定会怀疑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重建圣城,是否就好像埃及的反抗一样 ,难怪他会降旨停止重建。至于他后来下诏允准尼希米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城墙(尼二:8,445BC),因为那时埃及的反叛早已解决。)

450/449BC,希腊联军在塞浦露斯岛(Cyprus)附近再次给予波斯军队毁灭性打击。波斯军队再无还手之力,即向希腊诸邦求和。双方于公元前449年在波斯首都签订了合约,波斯承认小亚细亚各邦的独立,并承诺不再侵入爱琴海。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终于以波斯的失败而告结束。

除了这些,我们还知道什么吗?很少,理由是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484BC-425BC)在他的著作中没有记录薛西一世的事迹,而接下来的另一个历史学家克特西亚斯(Ctesias,主前五世纪,也是亚达薛西二世 Artaxerxes II,公元前404-前359年的御医)进入波斯宫殿之前,薛西一世已经不在人世。所以,从克特西亚斯(Ctesias) 的记录中,我们对他所知不多。

亚达薛西一世(Artaxerxes I,公元前465-前425年)在位四十年,安然离世,葬在波斯波利(Persepolis)以北 3哩半的纳克希·鲁斯坦(Naqsh-i Rustam) 的帝王陵。(看第四课的图片)继位的是大流士二世(Darius II, 公元前423年-前404年)。


3。大流士二世(Darius II, 公元前423年-前404年)

从大流士二世(Darius II)开始,圣经再没有记载任何波斯王的名字。

亚达薛西一世去世后,儿子们争夺王位,其中一个叫 Ochus,原本是希尔卡尼亚总督(satrap of Hyrcania),夺取了异母兄弟塞基狄亚努斯(Secydianus or Sogdianus)王位 ,他就是大流士二世(Darius II)。我们对他所知不多,只知道在 413BC,当雅典远征西西里(Syracuse)失败后,他就乘机煽动小亚细亚(Asia Minor)的希腊诸城,并且与斯巴达(Sparta)结盟,反抗雅典,收复自从 448BC 由其控制的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在 408BC/407BC,他还派了儿子小居鲁士任小亚细亚驻军司令。405BC 伊哥斯波塔米(Aegospotami)战役中击败雅典军队后,大流士二世亦不久病故。儿子亚达薛西二世(Artaxerxes II,公元前404-前359年)继位。


4。 亚达薛西二世(Artaxerxes II,公元前404-前359年)
   亚达薛西三世(Artaxerxes III,公元前358-前338年)
   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公元前336-前330年)

从亚达薛西二世(Artaxerxes II,公元前404-前359年)开始,波斯帝国的权力有开始衰减的迹象,帝国各处出现叛变,就算他们能够平定或收复失地,充满信心地继续起霸业,但事实上,波斯帝国的末日快要近了。主前 334年,亚历山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336-323BC)出兵,解除波斯对希腊各城的控制权,向波斯发动战争,完成父亲马其顿腓力(Phillip II,前382年-前336年)雄霸天下的野心。与亚历山大交战的是波斯王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336BC-330BC);331BC,在 Battle of Gaugamela ,波斯有 34,000个骑兵,亚历山大只有 7,520个骑兵,但后者竟然打败波斯军队,大流士三世被自己的亲戚贝苏斯(Bessus)叛变所杀,亚历山大帝挥军直捣黄龙波斯波利(Persepolis);330BC,全城男子杀个清光,女人则沦为奴隶,他还烧毁了整座城。


亚历山大帝征服了波斯帝国(334BC-324BC)(点击放大至X1600


5。我已经跟大家查考了波斯帝国的兴衰史。读《以斯帖记》、《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除了要对这些有所认识,也要稍微知道他们的宗教和语言。(以下资料是取自杨海军著《失落的文明-波斯》,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2005年;Persia and the Bible,By Dr Edwin M Yamauchi,Baker Books,1990)

A。波斯的语言

我们都知道,波斯文明是源自以拦(Elam)文明。主前3000年代末期,以拦人通过阿卡德(Akkad)人学习和接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cuneiform)。以拦楔形文字的发展与以拦历史发展阶段相对应,分为古以拦文字、中以拦文字和新以拦文字(请看第二课) 。各个时期的楔形文字的形状虽然略有变化,但三个时期的楔形文字都受到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影响。新以兰文字一直使用到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 dynasty 539BC-312BC)时期。波斯波利(Persepolis) 王室的经济文书也多是用新以拦文字写成。

有说波斯的楔形文字源自以拦,也有人认为推测古波斯楔形文字就是米底亚(Medes)文字,因为古典作家在他们文献中曾记载米底亚人是有文字的,现代学者依据考古材料则倾向于米底亚人没有文字;因为至今尚未发现米底亚人有文字的实物证据,倒是在公元前 8 至前 6世纪其统治者用亚兰文(或阿拉美亚文,Aramaic)和阿卡德文写成的文书,这反而证明米底亚人可能没有自己的文字。

古波斯楔形文字如果不是从米底亚人那里继承过来的,则有可能是波斯人自己创造的。古波斯楔形文字没有两河流域或其它国家的楔形文字复杂,只有三十六个字母符号和一个分字符号,每个符号笔划之间用分字符号分隔,便于释读。在三十六个字母符号中,有三个表达元音,三十三个表达辅音和元音构成的音节,另外还有五个符号专门用于表达特定的事物。尽管波斯楔形文字不像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那样几乎可以表达所有的意思,但已经接近字母文字或半字母文字。

人们一般认为,古波斯的楔形文字不是在波斯人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字,而是在借鉴两河流域文字两河流域文字基础上纯粹人造的文字,这种文字的出现,主要是为了上层统治者服务,用于阿契美尼德王朝政令发布和碑铭记载等。如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曾留下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 Inscription at Behistun》(看第三课图片),经学者破译,正是它是用古波斯楔形文字撰写的。

由于古波斯文字主要局限于上层统治者所用,所以使用范围狭小,如果用来颁布政令,还需用当时社会通用的亚兰文和以拦文译出,普通民众才能明晓其含义。由于该文字使用范围有限,而且统治者也没有在民间推广或提倡使用,因此,认识和使用这种文字的人极少。在居鲁士二世(古列,Cyrus II,公元前559年-前529年)至大流士一世(Darius I or Darius the Great,或大利乌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统治时期,还留下许多相关诏令、铭刻等实物,到亚达薛西二世统治时期(Artaxerxes II,公元前404-前359年),古波斯楔形文字渐渐为人们所遗忘。到亚历山大东征时,人们对这种文字已知之甚少,甚至已没有人能够解读居鲁士二世王陵铭文的内容了。公元前330年,阿契美尼德王朝被亚历山大所灭,古波斯楔形文字也随着王朝的崩溃而被掩埋在战争的废墟中,成为被世人遗忘的死文字,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845年。

1845年,英国学者亨利·罗林森(Sir Henry Creswicke Rawlinson,1810-1895)成功释读了古波斯楔形文字,从而揭开了古代波斯文字发展的神秘面纱,不仅为人们研究这一地区的文明史提供了来自波斯本土的的实物和文字资料,而且也导致了一门研究古代波斯文明发展史的新兴学科 --  伊朗学的产生。

波斯和米底亚均属于印欧语系民族,米底亚语属伊朗语族西北方言,古波斯语只则属伊朗语族西南方言。但古代波斯所在地处在两河流域文明区域和印度河文明区域之间的地带,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时期,其都城和许多重要城市均是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或商品中转站,因此,多民族融合、交往的情形成为这一时期波斯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多民族语言的使用和交流也成为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时和古波斯言语一起使用的语言有埃及语、阿卡德语、古希伯来语、以拦语、希腊语,这些语言则是中央集权政府部内和行省管理部内的官方语言,而在民间和社会生活中,最通用的语言则是亚兰语。由于各民族杂居,具有多种语言才能的人才众多,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颁布的所有政令,均是先译成亚兰语言和文字,然后才送往各行省和被统治地区译成当地语言和文字再颁布。亚兰语一般被认为起源于腓尼基的字母文字,是亚洲许多地区字母文字的渊头。考古材料显示,西亚及周边地区均发现过亚兰文。看来在当时,它不仅在古代波斯是通用文字,在整个西亚地区它也扮演通用语言媒介的角色。

注:亚兰语(Aramaic)通行在叙利亚,最古的亚兰文文件是在主前八世纪,直到主后650年的整一千年,亚兰语是波斯/希腊帝国初期,和近东的官方语言,有如今日的英语;以后才被亚拉伯语取代。被掳的犹太人是说亚兰语。旧约圣经中的《但以理书》和《以斯拉记》,有部分是以亚兰文写成的,如但二:4(下半)至但七:28;拉四:8 至拉六:18 。亚兰文与希伯来文颇为相近,所采用的字母完全相同,语法也有相似。两者均属西北闪族语系的语言,这与拉丁语和希腊语截然不同,后者则属印欧语族系。


B。波斯的宗教:

在《贝希斯敦铭文》中,大流士一世一再宣称他是奉阿胡拉·马兹达(Ahura-Mazda)旨意而成为万民之主的,他说到:“阿胡拉·马兹达八这个王国给予了我,按阿胡拉·马兹达的旨意,我占有这个王国。”显然,大流士是在借神威的力量来宣传自己的统治是合理合法的。

那么,阿胡拉·马兹达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呢?原来,阿胡拉·马兹达是波斯原始宗教的主神,最初该教称之为马兹达教,该教起源于古代波斯原始部落的祭祀活动,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传入伊朗高原西部。公元前7世纪后期,琐罗亚斯德(Zarathustra or Zoroaster 628BC-551BC) 对该教进行改革,他赋予阿胡拉·马兹达包罗万象的能力,并对其宗教内容进行补充和整理,正式制立了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

米底亚王朝后期,琐罗亚斯德教逐渐成为统治者巩固其政治统治的工具。在其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原始的祭祀功能及原始的部落民主思想、逐渐被淡化,成为统治者宣扬神权和君权合一,进而为其统治合法化寻找支持的工具。

阿契美尼德王朝成立以后,琐罗亚斯德教得到进一步发展。大流士在统治时期,对该宗教进行改革,奉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但大流士并不强求统治区内的各民族信奉琐罗亚斯德教,而是对各民族原有的宗教和文化采取较为宽容的政策,不同地区的各民族仍可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因此,尽管琐罗亚斯德教被定为国教,但它仅是作为大流士统治服务的官方宗教,普通民众仍信奉其地方宗教,其抽象、晦涩的教义也很难为普通民众所理解。由于其实官方宗教,阿契美尼德王朝后期的统治者,曾组织人力编写了宗教圣经《阿维斯陀》,该书不仅是一部宗教圣典,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可惜的是该书毁于亚历山大的东征。

希腊化时期,波斯地区各种宗教盛行、互为影响,琐罗亚斯德教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和传播,并和其它宗教的礼仪、规范互相渗透和相互碰撞。但作为一种影响较大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在这一时期,仍很流行。

波斯帝国之后的安息帝国时期(Parthia,250BC-224AD),他们继承了波斯的宗教、文化传统,琐罗亚斯德教再次成为官方宗教。安息国王沃洛吉西斯统治时期,曾组织人力对佚失的《阿维斯陀》圣经进行收集和整理,使之再次成册。

萨珊波斯王朝(Sassanid 226AD-650AD)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再次成为国教,在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该教的宗教礼仪逐渐完备,并形成了繁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会组织。在这次整改过程中,《阿维斯陀》(Avesta)第二次编辑成书,后该书毁于阿拉伯征服者。之后,逃到印度的波斯宗教信徒收集、整理和保存了该部宗教经典,现存的《阿维斯陀》实际上就是印度波斯教徒的圣经。

萨珊王朝把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后,设立最高祭司掌管宗教大权。祭司和贵族一样享有特权,国王分给他们大量土地,祭司还可以向当地居民征收什一税,即勒令个人将收入的十分之一贡献给神庙。这些举措,使得琐罗亚斯德教得以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并于4世纪前后传入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北魏的统治之下,称这种神秘的宗教为“胡天”,到隋末唐初时期,称之为“袄教”,这种称呼流传至今。

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的教义

关于琐罗亚斯德(Zarathustra or Zoroaster 628BC-551BC)本人和其宗教创立的时间,至今仍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他生活于公元前1000年或1000年以前,有人认为他生活的时代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差不多,还有人认为他生活于阿契美尼德时代,也有人认为他生活于公元前7世纪,而其本人是米底亚人或中亚人等。所以,这个宗教一开始就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关于琐罗亚斯德出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该种宗教创始于何时何地等问题,虽然没有定论,但对于该宗教的教义,人们多有记载。希腊作家希罗多德曾描述该宗教:“不供奉神像,不修建神殿,不设立祭坛,是在最高的山峰上去向神奉献牺牲,在奉献牺牲时也不点火、不祭奠、不吹笛、不用花彩,不借助麦饼”等。

但希罗多德描述的只是该宗教的外在表现形式,该教的核心思想是崇尚光明与自由。

琐罗亚斯德教教义的主要内容是善、恶二元论。宣扬人世间历来就有善与恶的斗争。善端有火、光明、清净、 创造、生等;恶端则有黑暗、恶浊、肮脏、破坏等。善端和恶端均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善端的主神是阿胡拉·马兹达,许多善良的天使(Holy Immortals,Amesha Spentas)辅佐在他的周围;恶端的最高主神是安格拉·曼纽(Ahriman),一批大大小小的恶神侍奉在他的前后。

该教的逻辑思维十分明晰,其教义主张:在善与恶的斗争中,人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主神或先知劝告教徒必须弃恶从善,弃暗投明,才能促使文明的进步和个人灵魂的超度。根据这一主张,结合社会现实,该教教义明确提出要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公开反对战争、掠夺和破坏。这迎合首时社会平民阶层寻求和平与安宁的心理,也符合工商业奴隶主的实际利益。

和社会政治与政权建设相关联,琐罗亚斯德教引申的含义是:善代表王权,从善就意味着忠于统治者;恶则代表反王权的力量,反对恶就是对现行政权支持态度。由于琐罗亚斯德教宣传的教义符合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所以历代统治者多加推崇,在许多朝代都被定为国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在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中,善必将取得胜利,光明必将覆盖大地,恶与黑暗必将被消灭。

琐罗亚斯德教也有关于天堂、地狱之学说。它认为人是由灵魂和肉体两部分组成,灵魂重于肉体,人在此世为善,在彼世将获得善报,人在此世为恶,在彼世将获得恶报。人在现世可以自由地选择善与恶,但死亡来临,肉体消灭后,灵魂则于死后第4天离开现世彼向彼世。死者的灵魂要通过一座审判桥,由三位小天使(或 Mithras,the Judger of Souls,有说他是阿胡拉·马兹达和安格拉·曼纽的父亲)审判其前世的功过是非;为善则可以顺利过桥,进入天堂过着幸福与美满的生活;为恶则堕入地狱,从此遭受煎熬。这些主张与佛教的教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琐罗亚斯德教还创造了末世说,其基本观点是:世界的历史只能延续12000年。前3000年是人类的黄金时代,一年四季如春,没有生老病死,到处牛羊成群,这一时代为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统治时代。

接着是安格拉·曼纽统治时代,时间也是3,000年,世界充满黑暗、疾病、死亡和痛苦。在人类濒临绝望的时候,救世主绍希扬降临人间,打败安格拉·曼纽,拯救人类于危难之中,并恢复了人类社会的理想和秩序。最后的3,000年则是阿胡拉·马兹达一统宇宙的时代,那时候,世界将一片光明,阳光普照,万物复苏,世界充满自由和幸福,当世界末日审判来临时,一切罪恶均将消失。琐罗亚斯德教的末世观念、灵魂肉体观念、救世主降临和末日审判观念,对其它宗教究竟产生了多少影响,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在伊朗 Yazd 附近的沙漠上有一个属于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
的寂灭塔(Tower Of Silence),死人的尸体放在这里让秃鹰(Vultures)啄尸
直到剩下骨头


下一课,我就要正式和大家查考《以斯帖记》了。


默想:

波斯邮袋里的发现

(资料抄录自《圣经》考古大发现,作者:Prof Alan Millard,朱玉华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管理埃及的波斯人省长居住在巴比伦,但是他自己的省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他必须差派官员前去处理这些问题。

旅途遥远,并且充满危险。当以斯拉离开巴比伦前往耶路撒冷时,他想过要求王为自己派遣护兵,因为他说:“我求王拨步兵马兵,帮助我们抵挡路上的仇敌,本以为羞耻,因我曾对王说,我们神施恩的手,必帮助一切寻求他的;但他的能力和忿怒,必攻击一切离弃他的。”(《以斯拉记》第8章)

省长的其他三个官员也要下埃及去,他们一起结伴而行。

省长写信给那些必经城镇的官员,令其从府库里拨款供应食物。他们每天会得到面粉、酒或啤酒和一只绵羊,但如果他们在路上任何地方停留的时间超过一天,则能领取额外的口粮。

我们了解这一点,是因为省长的命令同其他信件都装在一个皮袋里,而一位埃及人,1830年,在某个地方发现了这个皮袋。巴比伦省长的命令和其他15封(或以上)信都用亚兰语写在皮革上。这个袋子可能是邮袋,官员用它装信件带到埃及,然后其他人也用其来装另外的信件。

省长在信件里,问到了自己的房地产收入、负责房地产的职员,以及一位要雕刻一尊马和骑士的雕刻师的情况。

这些信件开启了一扇小窗,让我们得以透视波斯的政务;同时也显示出公元前5世纪在巴比伦所写的信件以及那里所说的亚兰语是怎样的。埋藏在巴比伦湿土里的皮革信件没有如此耐久。透过这些,我们能够描绘《圣经•以斯拉记》中所提到的信件。

其他的亚兰语信件和法律契据让我们所描绘的图画如虎添翼。这些信件和契据看起来也许奇怪,但它们都是写在纸草上,在尼罗河中部的一个岛屿上被发现。

这个岛屿就是与现代的阿斯旺(Aswan)遥遥相对的埃勒分蒂尼(Elephantine),其北部700公里处是开罗,南部是有名的阿斯旺大坝。在整个埃及历史上,它一直是一个边界,由许多地方抽调来的部队防守着。
 

当埃勒分蒂尼(Elephantine)的犹太人和当地埃及人闹纠纷时,
犹太人请求省长允许他们重建圣殿。挖掘者们正在埃及遗址里进行挖掘工作。
埃勒分蒂尼(Elephantine)位置图



波斯皮革邮袋

公元前6世纪期间,有些驻防部队是犹太人和叙利亚人,他们的家族在那里一直住到公元前400年左右。这些纸草文献就属于他们。

在房屋废墟发现的收藏品中,大部分是售房契据、结婚契据、结婚礼物契据、离婚契据、礼物契据以及借贷契据,也有信件和几本文学作品的样本。

有几个犹太人的名字与《旧约》里的名字非常相似,特别是他们的名字里包括“神”。

在宗教信仰方面,不是所有在埃勒分蒂尼(Elephantine)的犹太人都有正统的信仰。他们敬拜别的神,包括迦南人遗留给他们的亚拿(Anath)女神,他们从其他民族借来的神,以及他们自己杜撰的神。

这种情形引起了先知耶利米极大的愤怒,他在《耶利米书》第44章说:“这是因居民所行的恶,去烧香事奉别神,就是他们和你们,并你们列祖所不认识的神,惹我发怒。我从早起来差遣我的仆人众先知去说,你们切不要行我所厌恶这可憎之事。”即便如此,他们所敬拜的最高神仍然是以色列神。

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在埃及南部的犹太人有一座玉殿,是他们敬拜以色列神的地方。他们在那里献祭物、燔祭、素祭并烧香。这座玉殿非常华丽,香柏木做的屋顶,切割整齐的石块做的门道,里面摆设着银盘子。他们都以此自豪。

犹太人如此敬拜以色列神,惹怒了当地的埃及人。公元前400年,埃勒分蒂尼的埃及最高神库努姆(Khnum)的祭司捣毁了犹太人的玉殿,将里面的宝藏全部偷走。

这次袭击发生时,波斯省长正远离本省,与国王在一起。显然,这是与官方政策背道而驰的,但是埃勒分蒂尼的犹太首领花了几年时间才获准重建圣殿。

他们上奏于耶路撒冷的波斯省长、撤玛利亚省长参巴拉(Sanballat)的众子和耶路撒冷的大祭司。三四年之后,参巴拉的儿子回信,建议他们与埃及的波斯省长交涉。新的玉殿将不再像原来的样式,而是一间有祭坛的屋子,他们可以在里面献细面饼、烧香,但是似乎不能再献燔祭。

这些纸草信件和信件草稿所提供的历史线索与《以斯拉记》中的历史非常相似。

犹太人尽力要重建耶路撒冷的圣殿,但是遭到了当地人的敌视,撤玛利亚的参巴拉就是主要敌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向大王请愿,大王的态度与埃勒分蒂尼(Elephantine)事件中所显明的一样:应该允许当地人照着他们的心愿平安地敬拜他们的神,特别是当他们遵行了良好的已定先例时。(《以斯拉记》五:6-六:7 记载了与王的通信内容)。

另外一封纸草信例证了同一立场。埃勒分蒂尼出现了一个有关守逾越节的问题  --  可能涉及守节的具体日期。这封信叙述王针对这个问题的决定,他指定了守逾越节和除酵节的具体日期。

这封信回应了《出埃及记》第12-13章中的话语,因为《出埃及记》中记载了这些节期的设定,它们显然是提交给王并获得王批准的,这与桑德斯协议非常相似(参第三课默想栏《用各族方言写的王令》一文)。

这一点似乎表明了大利乌王写信论及耶路撒冷的圣殿,具体指示《以斯拉记》第6章中所记载的事情,这并不违背波斯人的做法。

学者们在阅读这些古代文献之前,曾经权威般说《以斯拉记》所引用的文献是犹太人的伪造品,或者是根据波斯文献改编过来的。

现在,我们却没有理由怀疑它们就是官方信件的副本。(完)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

pcchong1822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