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再搜索吗?

圣灵论(三)

(资料取自唐崇荣牧师的《圣灵的洗与恩赐》)

第一章 - 圣灵洗的预言与应验(上)


重复按钮找关键字

 

●大纲●

前言

为什么「圣灵论」要讲四次

面对「圣灵」的两种极端态度

忽略圣灵的结果

理智、火热兼而有之

「灵界」的被重视

教会应有的反应

一、致力于「本质」而非「现象」上的合一

二、一切的灵,不可都信,总要试验

三、「灵界」确实是存在的

如何明白「圣灵的洗」

一、从「圣洁」的本质来认识圣灵的洗

二、不要「倒果为因」

三、不要把「相对」的现象当作「绝对」的 原则

四、总原则解经

圣经七次提到「圣灵的洗」的经文

一、马太福音三章11节

二、马可福音一章7-8节

三、路加福音三章16节

四、约翰福音一章33节

耶稣受洗的意义

1。显明他就是用圣灵为人施洗得那一位

2。“律法之子” - 顺服、成全律法

3。膏立领受“弥赛亚”之职

4。耶稣才是“圣灵的洗”的施洗者
 

五、使徒行传一章4-5节

六、使徒行传十一章15-16节

七、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3节

 

前言

 

为什么「圣灵论」要讲四次?


    感谢主!今年的神学讲座已经是第十二届了。今天有一个电台的记者问我:「为什么『圣灵』这个主题需要四届才能讲完,而别的题目只一届就讲完了呢?」这不是因为我偏重圣灵论,忽略其它的教义,而是因为我在事奉中间发现,这是一个越讲越觉得还讲得不够的真理。或者可以这么说:「不是这个主题讲得太多,而是别的主题讲得太少了。」

    有关圣灵的讲论,是很特殊的,这是基督教专有的真理。除了基督教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宗教系统或信仰体系里面有「三位一体」的真理。又「三位」、又「独一」的真神,这个观念超越了所有的宗教,这是特殊启示中关乎认识神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对「三一神」的认识和讲解,在基督教教义史上是经过了两三百年许许多多的争论、外来的攻击、内部的曲解。。。这些艰苦的奋斗之后,才产生出来的一个教义系统。

    「三一神论」除了牵涉到「神论」、「启示论」、「创造论」,也牵涉到神在教义发展史中间的引导,更牵涉到整个社会架构、人格与人格之间、位格与位格之间的交往、彼此相爱。。。许多的层面。

    「三一神论」是整个基督教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而「圣灵」的赐下更是所有其它的宗教从来没有思想过的真理,也是所有其它宗教从来没有过的特权。「圣灵」的赐下是神给他子女的一个很大的应许。上帝把「道成肉身」赐下来,也把「圣灵」赐下来,就表示这位三一的上帝,以第二位格(圣子)亲自进入历史,也以第三位格(圣灵)进入每一位预定被拯救的人心中。这种爱和关怀,是别的信仰体系里面永远没有办法找到的。

    当耶稣基督到这个世界上来时,他就把神与人的同在,从「应许」变成历史中一个具体的事实。耶稣基督在人的中间,就是神在人类历史中间的一个显现;而当基督成全了神在亘古永恒中间所预备的救恩以后,他就回到差遣他的父那里去。

    基督要回到父那里去之前,他对门徒表示: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他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圣灵来了,乃是要荣耀我。圣灵来了,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讲的话。圣灵来了,乃是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要使你们进入你们所听过、但是现在还不能完全领受的这些真理。圣灵来了,要使整个教会得着力量,有能力为我作见证。圣灵降在你们身上时,你们就必得着能力为我作见证,从耶路撒冷直到地极把这个福音传开(参:约十六:7-14;徒一:8)。所以,「圣灵论」的重要性是每一个真正研究圣经的基督徒所不能忽视的。但很可惜的是,在教会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信条或信经中,对「圣灵论」的讲解实在是太少了。

面对「圣灵」的两种极端态度


    《亚他那修信经》很清楚地提到「圣灵就是神」,照样,在其它的信经里面,我们也看见圣父、圣子、圣灵这三位是「同荣」、「同尊」、「同恒」,都有相同的本质,可见,圣父是上帝、圣子是上帝、圣灵也是上帝。但是,几乎所有的信经,对圣灵的工作都缺乏详细的解释。所以,当「圣灵论」被大大曲解以后,许多的教会都没有办法对付那些众说纷纭、毫不负责的「圣灵论」的讲解。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开始时,我们看见了许多对圣灵论的讲解,表面上好像是回到了圣经,但其中却有不少错误或是偏差的地方。在许多教会还来不及好好去分辨、去查考的时候,很多人就囫囵吞枣地接受了;相反的,也有不少人未经仔细察验就完全抗拒。
 

    今天在教会界我们看见两种极端:第一个极端就是爱讲圣灵,爱到什么灵都当作是圣灵;第二个极端就是怕讲圣灵,怕到什么都不敢提。这两个极端都使教会受到很大很大的亏损,第一种极端所带来的亏损是 -- 爱讲圣灵的事情,却不分辨是不是从神而来的灵,没有分辨、没有过滤,什么都信、什么都接受,囫囵吞枣的结果就是留下一个很大很大的空间,让邪灵、错误的思想、错误的教训、异端和冒充圣灵的那些灵界的灵异现象都进到教会中间,混乱了教会的信仰,把基督徒属灵的眼睛都蒙蔽了。

    第二种极端的错误就是有些人因为怕的缘故,什么都不讲,甚至完全不提圣灵,其实圣经已经记载了许多关于圣灵的教导。完全不提的结果,就使许多的基督徒因为没有听到正确的、合理的讲解,而变成完全无知,不知道怎么样预防、怎么样抗拒那些错误的东西。为这个缘故,把圣经所启示的圣灵论和圣灵的工作,作一个详细的讲解是我们很重要的责任。

忽略圣灵的结果

    把所有「灵界」、「灵异」、「超自然」的现象都当作是圣灵的工作,这是一种偏差。反之,西方神学过份注重理性的系统,结果就忽略了一些灵修的、灵力的、灵界的这方面的知识和经历,这也是一种偏差。直到今天,西方许多神学院都还是很重视追求知识、追求学位,却忽略了追求神的面、神的能力。神要我们寻求他的面和他的能力(参:诗一O五:4),但今天许多在神学院念书的人,所寻求的不是神的面和神的能力,而是西方的学术、神学知识、神学学位。结果是教会听到很多知识、理性、学术方面的东西,却缺乏真正感人、灵里面活泼有动力的神的信息。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我们确实应该要重新再察验、从头再思想西方神学的制度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第二方面,当许多教会从原先很单纯的信仰、很简单的组织渐渐扩展到相当有规模的时候,就可能变得非常注重组织、行政;于是,越来越强的组织和行政就喧宾夺主了,使教会不是单单靠圣灵的能力,而是靠工作的经验、办事的精明、企管的方法。。。来维持现状,于是,仰望上帝新鲜、不断、大能的供应的那种渴慕就慢慢减少了。这是教会另一个需要重新自我省察、自我检讨的地方。

    第三方面,我们看见教会界有些人用弗洛伊德(Freud,Sigmund 1865-1939)、阿德勒(Adler,Alfred 1870-1937)、杨格(Jung,Carl Gustaf l875-1961)或蓝克(Rank,Otto 1884-1939)等心理学者的理论来解释那些看不见的、灵界里面的现象,用这些理论来代替圣经里面对灵界的教导。以至于人就慢慢忽略了灵界的动力,也忽略了用圣灵所启示的真理去得着智慧来认识灵界,并得着解决灵界问题的答案。

    这样,我们看见了无论是靠理性,靠治理,靠经营,靠组织行政,靠金钱,靠人的经验,或是靠心理学来进行基督教的重要工作时,其结果就会忽略圣灵的工作,以及对圣灵的了解。而当我们对圣灵的经历、领受圣灵的膏抹与同在。。。这些重要的经验一减少的时候,许多基督徒就会过一种非常贫穷、枯竭的生活。于是,无论是神学训练、讲台供应、长老执事事奉的能力,以及听众在每一个主日所领受的信息等等,都会变成非常贫乏。这是今天教会里面一个很特别、被很多人忽略的光景,也是许多人不知道怎样找到出路的教会现况。教会应当是这样的吗?神学应当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靠行政组织就可以代替不断引导、光照、膏抹、带领我们的圣灵吗?当然不能!

    我们看见目前整个基督教信仰中,在圣灵的能力、经验、异象、灵里面的看见与感受等方面都显得相当空虚、相当不结实,于是,有很多的人就起来,盼望追求这一方面的满足。请你注意,如果太过用理性的方式去处理基督教信仰是错误的,那么,太过注重灵界的现象、经历,而不分辨那灵是从哪里来的,那也是错误的。

理智、火热兼而有之


    回顾过去两千年,我们看见教会历史的钟摆,不是偏左就是偏右:当实在太右的时候,物极必反,就会转向偏左;左到最左的时候,物极必反,又会回到右边。由此可见,极端偏重灵界的经历,或是极端偏重理性的知识都是不应该的。我切切地盼望有朝一日,许多年轻一辈的传道人和事奉主的基督徒被兴起,他们的内心充满着被主的爱所激发出来的火热,他们的思想充满着主的道、圣经真理所带来的影响,能作理性的、有系统的表达。火热和理智这两方面的结合使教会有足够的能力来应付一切 -- 无论是理性方面从各样思潮而来的冲击,或者灵界各种邪灵给我们的诱惑 -- 这样的教会才能胜过所有历史潮流给我们的挑战,继续屹立于各个时代中;这样的教会也才能超越所有邪灵、异端带给我们的攻击。这样,我们才能站起来作见证,为主做美好的工作。
 

    我们这一次的题目是「圣灵的洗与恩赐」,这是很大很大的题目,我们求主把更大的思考能力以及悟性的了解赐给我们;我们也真是需要更多为这次参加的每一个人来祷告,愿主借着这一次的神学讲座赐福我们每一个人。


「灵界」的被重视


    我要请大家注意,和二十世纪初比较起来,二十世纪末的这几年,有一个很大很大的转变:二十世纪初,是以一种对「现代主义」幼稚的、绝对的、迷信式的乐观(naive、absolute optimism)开始的;但就在二十世纪快结束的时候,人类很成熟地发现,二十世纪初那种幼稚的乐观是多么的错误,于是就开始接受反乐观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可是,结果还是没有摆脱起初的那种幼稚思想,因为人们还是照样把绝对化的眼光投射在「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中。这一段的内容是不大容易明白的,因为词句背后存在着很大的思想派系和总结构。虽然这整个精神说穿了仍旧是人文精神,但这种人文精神,在二十世纪结束的时候,已经加入了许多关于灵界的、宗教的,或是非理性所能了解的那些超自然的元素。

    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对所有的信仰都大大地加以质疑,但对进化论、对科学却投入了绝对的相信;可是,这种相信的本身,并没有经过过滤、考验,它只是一种乐观的迷信。至于在东方,特别是中国的社会,二十世纪初期有一种很特别的现象: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把所有的迷信都当作宗教,而读过书的人却又把所有的宗教都当作迷信。所以在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于灵界、宗教信仰。。这一类的事,完全是用一种藐视、轻看的态度,甚至盼望把宗教信仰连根拔除,使中国人脱离这些非唯物、非科学、非实证的「宗教祸害」。但是我们看见,无论是在海峡那岸或海峡这岸,都是在经过几十年以后,才开始知道要去区别什么叫做「迷信」、什么叫做「信仰」、什么叫做「宗教」。

    「信仰」的必要性不单单是在有宗教背景的人心里面是肯定的,「信仰」的必要性在那些最反对宗教的唯物主义者的内心深处也是肯定的。因为当你反宗教的时候,你那「反宗教」的精神,其实就有很深的「宗教性」在里面了。当你反「绝对」,反得最厉害的时候,其实你就正在以「绝对者」的身分来反对别人的「绝对」。所以,灵界的事物是不是可以完全排除在人的生命之外呢?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人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加上「灵性」的综合性的存在,人有物质的一面,也有心灵的一面。


教会应有的反应


    过去,教会在不知不觉中受现代主义的影响,忽略了灵界的事物,所以,几十年之后,当我们看见一些灵异现象发生的时后,许多人就马上认为:「这正是我们所忽略的,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快快接受吧!」并且把自己的行动美其名为 -- 「平衡」。

一、致力于「本质」而非「现象」上的合一


    「你们的教会只会讲道,没有经历,所以你们的教会不平衡!」「我们的教会又有讲道、又有经历,所以我们的教会比你们更平衡!」「因为这个『平衡』是必需的,所以你的教会要学我们的样子才会变成好教会;而我的教会绝对不会走回你那种只有理性、只有理论性的讲道,却没有真正生命经历的老路。我不需要回到你那里,是你需要来到我这里。」所以,所谓「我们都是弟兄姐妹」,是在什么状况下?当你跑到我这里来时,你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可是,你在那边唱你的、讲你的,我是不会去的,因为我不是你的弟兄姐妹,你才是我的弟兄姐妹。

    我们今天讲「合一」、「平衡」、「灵界」。。。这些伟大的名词时,我们需要有正统的神学思想,需要回到神所启示的原则中,需要合乎真理的信仰。否则我们所讲的「合一」只是「合并」、只是「并吞」,而不是真正的「合一」;只有外表虚假的联合,而没有真正灵里面的合一。耶稣基督说:「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约十七:11、20-21、23)所以,我们是在「耶稣的名」里面合一,我们是在「神的话」、「神的道」里面合一,我们是在「信心」里面合一。耶稣很清楚地提到,是「本质」使我们合一,而不是「现象」使我们合一。把这两样加以区别、详细思考,我们就会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毛病。

二、一切的灵,不可都信,总要试验


    今天,有一些人看见教会缺乏「灵」的能力、「灵」的经历、「灵」的表现,对不重视「灵」的教会现况感到厌烦,但你是不是就可以因此对灵界敞开大门呢?如果你在打开大门的时候,没有使用「试验诸灵」这把真理的钥匙,你很可能就落在极大的错误里面。所以圣经告诉我们:「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上帝的不是。」(约壹四:1)如果那灵不是出于上帝,而你却接受的话,你就接受了不对的灵、谬妄的灵、错误的灵,甚至可能是接受了邪灵进到你们中间。为了这个缘故,启示圣经的圣灵严严地交待信徒:「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因为圣灵交待,不能什么灵都接受,所以基督徒应当要有一个很严谨的原则来处理灵界的问题。

    不但如此,如果所有灵界的事情我们都不先加以试验、不先加以分辨就接受的话,这种态度所带来的结果,不但不是欢迎神在我们中间的工作,反而是轻看圣灵所启示的原则,也就是对圣灵采取一个不忠的态度。好比,你的丈夫离家很久,你一直盼望他回家;而他也盼望你真的是忠于他,他盼望当他回来的时候,你真的是在等待他的。所以你就日复一日的等待,直到有一天,终于有人在门外叩门。你问:「谁?」他说:「我是你的丈夫。」哇!你等很久了,马上把门大大敞开,但却没有好好分辨那是你丈夫的声音或是别人的声音。请问,你这种欢迎是不是合乎你丈夫的心意呢?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个女子对丈夫的期待是无可厚非的、是不能责备的,但是她不分辨是不是真丈夫的声音就随便开门,这是很危险、很危险的事情!我盼望你们能从这个比喻里面了解我所要表达的是什么。

    那些只叫人接受灵界的经历,但没有在真理上负责任的人,是从来不尊重这个原则的。什么原则呢?「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上帝的不是。」那些极端的灵恩派,或者那些没有用真理来引导属灵经历的人,都不愿意讲这一节圣经,从这里你就知道他们的那个「灵」对不对了。他们说:「你只要虚心接受,不必太多怀疑、不必太多试验。」但是,我们一定要抓住一个原则 -- 「不能随便接受,应当要试验」,这个命令是从圣灵来的。所以,我如果是真正爱圣灵,我就应当先尊重圣灵的提醒:「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上帝的不是。」我应当遵守这个原则,先加以试验,我才算是真正爱圣灵。当这个原则一出差错的时候,一大堆的错误就会接踵而来,所以,教会是应当比世界上的人更谨慎处理事情的。

    有件事我觉得很奇怪:真的劳力士表和假的劳力士表像得不得了(但是价格很不一样),今天你如果用真表的价格买到一个假的劳力士,你一定会大发脾气。但是,为什么当你用一个真的信仰去接受假的圣灵时,你却说:「感谢主,我有很特别的经历!」你已经笨到这个地步了,你还不知道吗?你做生意的时候,一定是真假分清楚、分毫不让的,如果你只是把一点钱投资到不应当投资的地方,你都会感到损失太大了。但是,你竟把生命中最伟大的信仰、整个灵性的方向,投向那未经试验的灵界,你这是在做什么?

    今天有个记者问我:「唐牧师,许多人都说你太严厉了。」我说:「这句话不会吓倒我,这句话也不会改变我,这句话只显出你们太轻松、太随便了!」就是这样简单,因为你们太轻松了,所以就觉得我太严厉。我告诉那位记者:「等到有一天,神的审判来到,你看见上帝的严厉时,你会转过来对我说:『唐牧师,你太轻松了!』」所以这是相对的,我是用「相对论」的看法来处理这个问题。

    如果有学生在我的神学院里说:「这里太严格了!」我就知道他平常的生活太随便了。如果我的严格是根据圣经的原则,你怎么批评也没有办法改变我,因为我照着圣经的原则所处理的事情,根本都还没有达到上帝那公义、威严审判的标准。我们要想到 -- 「有一天我们都要站在神的面前,到了那个时候,谁能当得起呢?」我们必须要用这种态度来看自己今天是不是对神忠心。

    「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这句话不是我讲的,这句话不是所谓「严厉的唐崇荣」讲的;这句话是那位启示圣经,并且要充满你、浇灌你、使用你、膏抹你、赐你能力的那位圣灵所讲出来的话。敬畏神的人岂可把某一段圣经随便丢弃,而只喜欢那些与他经历相配合的经文,又断章取义地只拿其中一些可以衬托自己特别经历的词句,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圣经伟大到一个地步,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明白其中一切的奥秘。可是我却看见有一些人大胆到一个地步,只从圣经里面随便找一两段经文,就可以用来佐证自己的经历,就认为自己比别的教会更属灵,就说:「你们不平衡,我们才平衡!」


三、「灵界」确实是存在的


    有一问教会请一个人来讲道,那个人讲完道以后就说:「凡要接受圣灵的人,请到台前来!」很多人上来了,他就为他们按手,他们也一个一个倒下去。哇,那些人倒下去时,觉得舒服的不得了,从来没有那样的经验!但是倒了以后又怎样?有的人倒下去后就不省人事,需要别人来扶他;还有一些姐妹倒下去之后,衣裙乱七八糟,很不雅观,还要有人快快给他们盖上。我相信这些表现与圣灵的工作很不相同,圣经从来没有说圣灵会使人神智不清,圣经也从来没有说圣灵会使一个少女随便躺在地上,连服装仪容都不管了。这些现象一点都不合乎全本圣经的总原则。

    但是,如果不是圣灵的工作,怎么会有那样的能力呢?那个讲员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啊!为什么他的手一摸,人家就倒下去?那岂不是圣灵的大能吗?我的答案是 -- 有灵界的现象出现了。我们承认「灵界」确实是存在的,但是,「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有一些人接受了我的话,就开始思想、开始对照圣经去察验;但有的人就生气了,离我而去,甚至到处讲我的坏话。我相信我们中间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是你已经参加了十多届的神学讲座,不断地思想过圣经这些精细的总原则,至少你里面应该有一个心志 -- 我不能作一个随便、胡涂、什么都接受的基督徒。

    灵界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所有的「灵」都接受,却是不敢恭维的。灵界的存在,圣经早就有记载,可是,圣经有没有提到在灵界里面会有冒充圣灵的这种行动呢?耶稣基督说:「这世界的王将到,它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约十四:30),「我会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路十:18);使徒保罗也说:「我们并非不晓得它的诡计」(林后二:11),「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林后十一:14)。这些经文都告诉我们,在灵界里面确实会有虚假、冒充的可能。所以,无论是基督、是使徒,或是圣灵所启示的其它圣经节都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要谨防假先知、假使徒、假教训,甚至要谨防假基督,我们也要谨防那些假的现象。耶稣说:「那时,若有人对你们说:『基督在这里』,或说:『基督在那里』,你们不要信。」(太二十四:23;路十三:21)这样,圣经很清楚地叫我们要谨慎、要防备、要分辨,叫我们要作个慎思明辨、负责任的基督徒。

如何明白「圣灵的洗」


    耶稣说:「你们要受圣灵的洗。」(徒一:5)「圣灵的洗」(The Baptism of the Holy Spirit)这个词提醒我们两件很重要的事情:第一,上帝的灵是圣洁的灵,圣灵有圣洁的本质;第二,「圣灵的洗」的目的是要洁净我们。「圣灵的本质是圣洁的;圣灵的洗,其目的是要洁净人。」这个观念必须先在我们的信念里面被接受,在我们的信仰里面被肯定 -- 圣灵的洗是「圣洁的本质在我们生命中做工,神自己的灵要洁净我们、洗净我们,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份」,「神的圣洁透过他灵的工作,分享给我们,使我们被洗净成为圣徒」,这个就叫做「圣灵的洗」。这个最基本的观念我们怎么可以忽略呢?「洗」是为了什么?「洗」,不是只为了去洗一下而已;「洗」,是为了要「洗净」,这个最基本的观念我们一定要先抓住。


一、从「圣洁」的本质来认识圣灵的洗


    所以,圣灵来,是要把我们带到圣洁的地步!这样,「圣洁」是神的本质,「洗净」是神在我们身上要做的工作,要达到「洗净我们,使我们成为圣洁」的目的。

    「圣洁」是基督教最特别、最特别的一个本质,圣父、圣子、圣灵、圣经、圣徒、圣天使、圣殿、圣礼。。。为什么我们的信仰一再提到「圣」,把「圣」这个字提到这么重要的地位呢?因为「圣」这个字是把我们的信仰和所有的邪灵、所有的异端、所有的假神区别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分界线。神是圣洁的,所以他要我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都成为圣洁;神是圣洁的,所以他把他的子民分别为圣归向他自己;神是圣洁的,所以他使我们成为圣徒。这些的总原则,是要先把「圣」的观念栽种在我们的思想里面,之后我们再来看,神用什么方法使我们达到「圣」的可能性。

    人无法靠自己达到圣洁的境界,圣洁的境界在亚当犯罪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所以,人靠文化的动力,靠自己的修身养性、功德,靠各样宗教的禁食、刻苦己身等方法,都不能达到圣洁的境界。

    圣洁之境界虽然达不到,圣洁之心志却不能轻看。我们不能轻看各种宗教里面,那些真正盼望达到圣洁境界的动机。这「不能轻看」而又「不能达到」的圣洁的本质是很特别的,也就是说,「圣洁」这个东西根本是没有办法冒充的。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假神或假神的动力,可能产生真正圣洁的果效。除了神自己的灵,人是没有办法靠自己或别的力量达到真正圣洁的果效;只有神圣洁的灵洗净人的时候,人才可能被带到圣徒那真正圣洁的地位中。

    既然圣洁的果效不能模仿、不能冒充,所以,如果有一个人很爱谈圣灵,但他的生活却一点也不圣洁的话,你千万要提防这个人。如果有一个人经历很多所谓圣灵的工作,但他所结的果子却是与圣灵的果子相违背的话,你对他所做的工作、所推展的运动要当心。求主帮助我们从「圣洁」的本质这方面来认识圣灵的洗。

    「你们要受圣灵的洗」,其目的是什么呢?-- 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份,使我们被洁净成为圣徒。所以,当我们提到「圣灵的洗」这个词时,我们要注意两个很重要的原则:第一,上帝圣洁的本质;第二,被洗净之后我们得着圣徒的地位,在神的圣洁上有份。如果我们能抓紧这两点,就不会随便被那些错误的教训所左右。


二、不要「倒果为因」


    今天有一些说法与这个观念相背,有的好像是出于圣灵,其实似是而非;有的好像近乎圣经真理,其实是错误的思想。例如:圣经记载有些人在领受了圣灵的洗以后,就开始讲方言。所以有人就倒果为因,主张「凡没有讲方言的,都没受过圣灵的洗」,这是根据哪一段圣经呢?他们说是根据使徒行传第二章,门徒们受圣灵的洗之后,就说起了方言。严格说起来,使徒行传第二章从第一节到最后一节,都没有出现「圣灵的洗」这四个字;那么,把使徒行传第二章解释成是门徒领受圣灵的洗,这种解法是不是可以接受呢?我认为可以接受。好,如果是可以接受的话,那么,这次经历里面的教训,我们是不是都要去遵行呢?原则上是要遵行,但是,如果你把前后次序对调,倒果为因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危机隐藏在里面。如果你从「因为他们受了圣灵的洗之后,就讲起方言来」,进而推论到「这就证明,凡是讲方言的就是受过圣灵的洗,凡是没讲方言的就没受过圣灵的洗」,这就变成很可怕、很危险的一种解经方式。

    耶稣基督说:「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就是奉我的名赶鬼;说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可十六17-18)有些基督徒认为马可福音十六章所提出的这五样奇特的现象,是每一位跟随耶稣的人都能拥有的,他们说:「感谢上帝!因为神的同在、神的保守,跟随主的人可以拥有这些特殊的经验。」他们如此感谢上帝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把这段经文倒过来,从相反的角度说:「凡是被蛇咬了会死的人,就是没有信心的人」,「凡是吃了毒药就死掉的人,一定不能上天堂」,「凡是不能医病的人,神就不与他同在」,「凡是没有行过神迹的人,一定没有圣灵」,并藉此建立成为一个教义的时候,你就是在冒犯圣经,越过基督的教训(参:约贰9)。你明白这个解经原则吗?

    马可福音十六章的最后一段,在最古老的马可福音抄本中并没有出现。我个人可以接受那是神的话语,虽然在最古抄本中并没有这一段,但这一段并不违背全本圣经的总原则。只是,这些话必须从正面去看,而不是从反面去论断。从正面去看,有信心的人当中,有的人被毒蛇咬了,却没死。有这样的人吗?有。谁?保罗。他曾经在烤木头取暖的时候,有毒蛇出来咬他,他就把毒蛇甩掉,当地的土著以为他死定了,结果却没死,这就变成向他们传福音、证明上帝大能的好机会(徒二十八3-6)。

    有没有人吃了毒药却没死?有。有一位林牧师,他在印度尼西亚内地传道时,有人把足以毒死三个人的毒药惨入他的晚餐里面。吃完饭之后,他想要传福音给那些土著,可是他们根本不要耶稣,跳跳舞就走了。半夜时,有一个土著爬进林牧师住的房子里,问他说:「你还活着吗?」他说:「是啊!」「你怎么还没死?」「为什么我会死?」「昨晚你吃的那一顿饭里面有剧毒,足以毒死三个人,你为什么没有死?」林牧师就把马可福音十六章的这段话告诉他:「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反之,有没有人吃了就大病一场?有。印度尼西亚一个灵恩派神学院,全校师生食物中毒,全都住进医院。

    那么,如果因为有人中毒、有人不中毒,你就下一个结论:「凡是被蛇咬死掉的一定没得救」,「凡是吃了毒药死掉的一定没有圣灵」,这种结论对不对呢?不对。因为这节圣经说:「必有神迹随着他们」,「他们」是集合名词、是多数的,所以是指跟随主的那一群人当中,必定会出现神迹,而不是说这五样神迹都会出现在每一个信徒身上。否则,你受洗前,你的牧师就应该抓一条毒蛇来咬你一下,咬了之后发现你不会被毒死,就证明你得救了,才可以让你受洗。如果真要这样做,岂不是世界大乱了吗?我告诉你,所有先知们的属灵经验都是不一样的,所有使徒们受苦的经历也都是不一样的,照样,在教会奋斗的历史中间,圣徒们所受逼迫的经历也是不一样的。

    今天大陆有一派基督徒叫做「重生派」,他们在重生、认罪悔改时,有痛哭、大哭许多天的经历,后来他们得到主所赐赦罪的平安。以后他们就把这个经历当作他们的「义」,遇到基督徒就问:「你有没有得救?」「得救了。」「得救前你哭了几天?」「没有啊!」「啊,那你一定还没有得救!」「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大哭几天,这就证明你没有得救!」用这种反证法作为绝对的权威、真理,来衡量别人、追讨别人,这不是圣经的教导。


三、不要把「相对」的现象当作「绝对」的原则


    施洗约翰被圣灵充满吗?是。他被圣灵充满以后过怎样的生活呢?他穿骆驼毛的衣服,吃蝗虫野蜜。好,既然这位被圣灵充满的人「穿骆驼毛的衣服,吃蝗虫野蜜」,所以,不吃蝗虫野蜜,不穿骆驼毛却穿西装的基督徒,都没有被圣灵充满!这样解经对不对?一点都不对!可是,今天许多教会却胆大包天,把圣经中的一些教训反过来引证,将不绝对的东西加以绝对化,造成很大的错误!

    新约圣经最早的两位伟人,一位是施洗约翰,另一位是耶稣基督,他们两位都被圣灵充满,而且最特别的是,他们一生一世都被圣灵充满。施洗约翰并不是等到有一天圣灵降在他身上时,他才被圣灵充满,圣经说:「他在母腹里就被圣灵充满。」耶稣基督更不必讲了,上帝把无限量的灵赐给他,他就是神自己,是上帝的灵差遣他到世上来。这两位,一位是为基督作预备的先知,一位是神自己道成肉身在人间显现的圣子。这两位都被圣灵充满,却都没有说过方言(至少圣经没有记载他们说过方言)。这两位都被圣灵充满,但表现却很不相同,施洗约翰连一件神迹都没有行过,但四福音记载耶稣行了三十五次以上的神迹。这两位都被圣灵充满,但他们的生活却完全不一样,施洗约翰没有人敢请他去吃饭,谁敢请他?他很严厉,大家都敬而远之,吓死了!和他比,唐崇荣算是很温柔的。谁敢请施洗约翰去参加宴会?别说请他参加,连让他知道你办宴会都不行,他会骂你贪爱世界,「你这样吃大餐,怎么进天国呢?」他穿骆驼毛,你穿西装,你还敢请他?但耶稣穿里衣又穿外袍,西门的筵席他去、迦拿婚礼他也去,不但人家请他去、他才去,人家没请他、他也去!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要到你家里吃饭。」很少牧师像耶稣这样大胆!自动说:「某某人,晚上我要到你家里吃饭!」你看,施洗约翰和耶稣同样被圣灵充满,却过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感谢上帝!耶稣不是穿骆驼毛衣服、也不是吃蝗虫野蜜;如果耶稣也吃蝗虫野蜜,也穿骆驼毛的衣服,那么骆驼一看见有人奉献作传道,或是有人被圣灵充满,一定吓死了,因为又要被拔毛了!耶稣说:「约翰来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说他是被鬼附着的;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人又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太十一:18-19;路七:33-35)你抓到这个原则了吗?我们不能用某种生活方式,或某些灵界现象作标准,由此去制定一个教义,把它绝对化;然后又从反面论证,说:「凡是没有我这样经验的人,都是没有圣灵,所以你们的教会需要平衡。」怎么样平衡?走他那条路才平衡!一个成熟的基督徒,一个对圣经负责任的解经家,是绝对不会被这种错误的方式和原则所愚弄、所蒙蔽、所动摇的,因为他知道那个原则不对,所以他不会惧怕、投降,不会随便加入他们所谓的「平衡」

四、总原则解经


    「圣灵的洗」这个词,在圣经里面一共只出现过七次,但今天有许多人把「圣灵的洗」发展成一种很绝对化的教义,而且他们根本没有去注意这七段经文的真正重点、关系和次序是怎样启示出来的。我们解经的时候难免会加入主观的意见,这是我们一定要承认的。就连布特曼(Rudolf Bultmann)这位二十世纪很重要的神学家(可惜他的神学并不是很正统,他主张「解除神话」,Demythologization),他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解经时很难离开「预设的前提」(Presupposition)。每个人解经的时候,都会有预设的前提,可是这些预设前提,它的来源是什么?它所根据的架构与总原则是什么?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今天有许多人把他错误的预设前提当作绝对的原则来解经,就把所有的圣经都解释偏差了。加尔文在还没有解全本圣经的时候,他就先引用了六、七千节圣经里面很重要的论点,藉此把整个的神学系统架构建立起来。他是先写《基督教要义》(Institutio Christianae Religionis)这本巨着,把基督教要义的总原则都抓到了、都坚持住了以后,他才开始一卷一卷地解经,所以,他是用「总原则」来解经的。

    什么是「总原则解经」呢?举个例来说,如果你认为,旧约里面引诱夏娃吃分别善恶树果实的那条蛇就是魔鬼的话,你要知道,圣经创世记第三章并没有直接说那条蛇就是魔鬼。如果你把蛇当作就是魔鬼的话,你就已经把你的「预设前提」放进去了。我这样讲并不是反对把那条蛇解释成魔鬼,但是你不要以为创世记第三章有说那条蛇就是魔鬼,圣经只说:「耶和华上帝所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创三:1)圣经并没有说它就是魔鬼。但是,如果你把整本新旧约圣经里面提到魔鬼、龙、蛇。。这一类的经文配合起来看的话,你就可以抓到一个总原则 -- 创世记第三章是指魔鬼附身在蛇身上。所以这样的解释是可以接受的。

    这样,我们解经的时候,用严谨的态度、过滤的精神,对「预设前提」的加以重新思考或再肯定是很必要的。可是今天很多人只想马上成功、速战速决,只想立刻解决一切的问题,却不肯很负责任地下工夫作研究。

    有些人是在正统的教会传统中长大的,神免去他们许多的困难,使他们拥有正统信仰的好处;但是如果他们不重视前人研究的成果,认为那些是不必要的,就会产生很大的危险。他们虽然拥有传统的好处,但日子久了,流于形式,就厌烦枯燥的传统,于是就饥不择食,随便吸收一些新的、未经真理检验的所谓「属灵的经历」,以为那就叫做「平衡」。他们这样做,第一代可能问题不大,因为还有正统的根基(今天不少灵恩派教会的领袖,都曾经受过正统的训练),可是到了第二代的继承人,很可能就会把教会带到非常危险的地步,因为第一代的领袖很少把正统的东西拿来好好教导下一代。第一代的领袖一方面拥有前人栽种所结的果子,一方面却又厌烦这些果子,另外去追求那些他们认为比较新鲜、比较有味道、比较有经历的东西。然后又把那些没有根基、只有味道的东西当作全备的真理来教导下一代,他们以为这样就是平衡了,其实,他们的受教者所接受的完全是不平衡的。等到这些受教者起来主持教会的时候,整个教会的偏差就会很大了。除非他们能循循善诱,把那些看似枯燥,其实是最宝贵的、最重要的正统信仰教导下一代,使他们得到坚固的、真理的根基,否则,前途堪忧!

圣经七次提到「圣灵的洗」的经文


    我们回到「圣灵的洗」这个主题。我们不能接受那些没有总原则、不负责任、把经历当作是比神所启示的真理更重要的解经方式,所以我们要全面性地查考新约中这七次「圣灵的洗」。圣经把「圣灵」和「洗」这两者连在一起讲,一共只有七次。这七次分别是谁讲的呢?一共只有四个人讲,而这四个人里面有一个人讲了四次,其它三个人各讲一次。这七次分别是:


1.马太福音三章ll节

2.马可福音一章7-8节

3.路加福音三章16节

4.约翰福音一章33节

5.使徒行传一章4-5节

6.使徒行传十一章15-16节

7.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3节


一、马太福音三章11节


    我们先看第一处,马太福音三章ll节:「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这段话是谁讲的?施洗约翰。施洗约翰宣称:「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因此,「水洗」所表达的是「悔改」的意义,「水洗」就成为「悔改」的代表,「水洗」是象征一个人离开罪恶归向天国。「那在我以后来的」,这是指谁?耶稣!「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这位比我能力更大,在我以后来、原来在我以前的耶稣基督,上帝的羔羊,要除去世人罪孽的,「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这是新约圣经第一次记载「圣灵的洗」的经文。


二、马可福音一章7-8节


    我们看第二处,马可福音一章7-8节:「他传道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弯腰给他解鞋带也是不配的。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他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

    这里同样是施洗约翰讲的,同样是讲耶稣要用圣灵给他们施洗。约翰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他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马可的记载比马太更简洁,马太福音说耶稣是「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马可福音就简洁到一个地步,单单讲「他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


三、路加福音三章16节


    第三处经文是记载在路加福音三章16节:「约翰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来,我就是给他解鞋带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这一段经文和马太福音三章ll节非常相似,只有一点不一样:马太福音提到这一位要来的是「在我以后来」,路加福音只提到「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来」,并没有提到什么时候来。可是路加和马太一样都提到「我就是给他解鞋带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所以这三个不同的作者 -- 马太、马可、路加都很清楚地提到,在耶稣基督开始传福音之前,有这样一个重要、特别的应许从施洗约翰的口里说出来。



四、约翰福音一章33节


    新约圣经第四次提到「圣灵的洗」,是在约翰福音一章33节。使徒约翰记载了施洗约翰讲这一句话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末后的奥秘,这个奥秘也成为耶稣与其它所有向来受洗的人最大的不同之处 -- 他是神的儿子,有圣灵降在他身上。请看约翰福音一章30-34节:「这就是我曾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我先前不认识他,如今我来用水施洗,为要叫他显明给以色列人。。。我曾看见圣灵,彷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我先前不认识他,只是那差我来用水施洗的,对我说:『你看见圣灵降下来,住在谁的身上,谁就是用圣灵施洗的。』我看见了,就证明这是上帝的儿子。」

    四福音中,唯有约翰记载这件事 -- 如何认出「谁是用圣灵施洗的」。这是神亲自给施洗约翰的一个很重要的启示,神对他说:「在受你洗的众人当中,如果有一位领受了圣灵,圣灵降在那个人身上,那个人就是要用圣灵为别人施洗的。」所以约翰就在受他洗的那许多人中间,很注意地看,到底哪一位是要「用圣灵为人施洗的」?后来他终于发现,耶稣基督受洗的时候,天开了,圣灵如同鸽子降在他身上,父神从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三:17)因为父神事先已经启示了施洗约翰,所以当他看见耶稣受洗时,有那个特别的记号出现,他就说:「我看见了,就证明这是上帝的儿子。」亲爱的弟兄姐妹,这一段再发挥下去就是第三章所讲的:「父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约三:34)所以基督是以「无限的灵」来证明自己是父神所差遣来的那一位上帝的独生子。这位圣父所差遣,要用圣灵来为人施洗、叫人领受圣洁之恩的耶稣,他是救赎主。

    施洗约翰在成千上万受他洗的人中间,很谨慎地注意到有一位特殊的、照着神所启示的、有圣灵降在他身上的,这位就是主。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学到一个宝贵的功课,就是他虽然替千千万万人施洗,但是每一次当他为人施洗的时候,他都没有忘记他的责任不仅是速速地增加教会的人数,更是要显出谁有神特别的拣选、特别的使命在他身上。当约翰去为成千上万的人施洗的时候,他是不是因为太累了,所以每天就只是例行公事、敷衍了事,随便施洗,洗完就算了,向上司报告增加多少会友就行了?不!他乃是一直在注意看,有没有神所膏立的那一位。正像撒母耳把耶西的儿子一个一个叫来的时候,他很注意看哪一个才是神所膏立的,哪一个才是要来接替扫罗的那位合神心意的君王。第一个不是,第二个不是,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个都不是。他不禁问自己:「我错了吗?」没有错。他很谨慎,他没有偷懒,他没有随便。他说:「你的儿子都在这里吗?」这句话把耶西吓了一跳,他突然想起自己还有一个儿子在旷野牧羊。「你不把他当作儿子吗?」「你怎么可以把那七个带到我这里来,却忘掉第八个呢?快叫他来!」原来那最被人轻看的,差点被自己的父亲忘记的,那最小的、最微不足道的孩子,却有神的恩和神的拣选在他身上。当大卫从旷野牧羊的地方回来的时候,撒母耳得到神的印证说:「这就是他,你起来膏他」(参:撒上十六:4-13)

    施洗约翰所要做的和撒母耳类似,但更困难,因 为他要为成千上万的人施洗,每一个人他都要注意看。结果,当耶稣受洗的时候,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他也看见「天裂开了,圣灵彷佛鸽子,降在他身上」(可一:10)。

耶稣受洗的意义

    1。显明他就是用圣灵为人施洗得那一位


    请你注意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耶稣的受洗与其它人的受洗,其不同点在哪里?其它人受洗都是因为他们有罪需要悔改,只有耶稣的受洗不是因为他有罪需要被洁净,也不是因为他有罪需要悔改,更不是因为施说约翰有比他更高、更大的属灵位分,所以有资格为他按手、替他施洗,不是的。耶稣没有罪,所以他不需要悔改;耶稣没有过犯,所以他不需要被赦免。

    如果耶稣不需要被赦免、不需要悔改,那么他受洗的意义在哪里呢?在这个同样的受洗的形式背后,有什么不同的意义呢?请你注意这句话:所有受洗的人,其受洗的意义都只不过停留在个人知罪、愿意悔改,预备进入天国服事上帝的这种心态。唯独耶稣基督受洗不是如此,他不是因为有罪需要悔改,更不是因为施洗约翰有资格来为他施洗,乃是因为神要施洗约翰看见有一位在受洗时领受圣灵的人,那个人要用圣灵为众人施洗。所以当约翰看见的时候,他就证明这是上帝的见子,就是这一位要用圣灵为人施洗。感谢上帝!

    所以,约翰福音这一段的记载和马太、马可、路 加那三段话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指出圣灵 降在耶稣身上的意义 -- 证明他是特别蒙差遣的人,他是要用圣灵来为别人施洗的。


2。“律法之子” - 顺服、成全律法


    把这个问题稍微讲清楚了以后,我要问另外一个问题:「耶稣让约翰为他施洗的时候,他是存着什么样的心态?」约翰深深知道自己不配,所以他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耶稣的回答是很美的 -- 「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参:太三:14-15),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满足律法上一切的要求。」因为耶稣基督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之下,他要遵循律法上一切的要求,他要成全人在律法上不能满足神公义批判的那些命令。耶稣基督就是以这种心态把整个生命交出来,耶稣基督就是以这一句话表达出自己是「律法之子」。

    犹太人有一种很特殊的仪式,当男孩子满十二岁的时候,他们要到圣殿去接受按手,代表他们现在开始要自行向律法负责,这叫做 Bar-Mitsba。希伯来文的 Bar 就是儿子的意思,Mitsba 就是律法的意思,所以 Bar-Mitsba 的意思就是「从今以后你成为律法之子,你的行动要向耶和华上帝所给你的律法负责任。」这些人就要把一个盒子绑在头上,另外还要把神的律法佩戴在衣袖上、衣缝上,表示「我的思想、我的行动、我的作为,都要照着律法的原则来做。」所以基督既然被生在律法之下、被称为律法之子,他就要成全律法。这样,他受洗是为遵行上帝的义。


3。膏立领受“弥赛亚”之职


    接着我们要注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基督为什么在三十岁的时候受洗、出来传道呢?因为按照摩西律法的要求,一定要年满三十岁才可以作祭司。而三十岁作祭司之前,还要接受正式的按立和行洁净之礼(参:出二十九)。耶稣行的洁净之礼不同于一般人,一般人是因为犯罪所以需要悔改、洁净,于是就借着洁净的礼表示被分别为圣。但是耶稣基督本来就是圣者,他来到犯罪的世界中间,是预备担当罪人应当受的审判,使别人在他的圣洁上有份。所以他的被洁净,或者行洁净之礼,不等于他是有罪的人,乃是表示他被分别为圣、蒙差派、领受「用圣灵为人施洗」的圣职。

    耶稣为什么受施洗约翰的洗呢?因为在律法中,施洗约翰是被生在祭司家庭里面。耶稣和施洗约翰有表兄弟的关系,耶稣被生在犹大支派,而施洗约翰是被生在亚伦家族里面。换句话说,耶稣是在君王的系统下面被生的,施洗约翰是在祭司的系统下面被生的。所以,施洗约翰为耶稣施洗的时候,照着律法,他是以祭司身分为耶稣施洗的。请注意,祭司行洁净之礼,是用水浇在受洗者的头上,不是整个人浸入水里面。用水从上面浇下来,就预表圣灵从上面浇灌下来。现在我不要和大家辩论「点水礼」、「浸礼」的事情,因为这里面有更深的功课,不是像现在很多基督徒凭着一两节的经文就来断定「点水礼」对或「浸礼」才对,不是那样简单的。当祭司受洁净之礼的时候,从头到耳、到衣襟,这样浇下来乃是预表圣灵从上浇灌下来。耶稣基督领受这个礼,乃是表示他受膏立开始弥赛亚的工作。


4。耶稣才是“圣灵的洗”的施洗者


    接着我要间最后一个问题:到底所谓「圣灵的洗」是不是指圣灵来洗净我们?「圣灵」是「施洗者」吗?我们是「受洗者」吗?圣经是怎么讲的呢?这一点弄清楚以后,很多东西就不会乱了。约翰说:「我是用水为你们施洗,但那在我以后来的,他要用圣灵为你们施洗。」所以,谁是施洗者?耶稣。「那在我以后来的」是谁?耶稣。是耶稣用圣灵给你洗,所以施洗者不是圣灵。

    从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本福音书归纳出的总原则使我们看见:正像约翰用「水」洗一批的人,耶稣也用「灵」洗教会。这样,我们看见,「圣灵的洗」的施洗者不是圣灵,而是耶稣基督,耶稣基督以圣灵来洁净那些受他洗的人,耶稣才是施洗者。所以,「圣灵的洗」不是我接受圣灵为我施洗,而是「基督借着圣灵来洁净我们、洗净我们」,这个叫做「圣灵的洗」。现在明白了吗?

    第一处「圣灵的洗」是谁讲的?施洗约翰。第二处是谁讲的?也是施洗约翰。第三、第四处也都是施洗约翰讲的。这四处其实都是指同一件事情,而第四次是将前面三次作一个总归纳,表明耶稣受洗的意义和其它人受洗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水洗」在别人身上是悔改,在耶稣身上则是显明神的灵在那个时候降在他身上,藉此显明他是「用圣灵为人施洗」的。这一点弄清楚了以后,我们再看第五处的记载。


五、使徒行传一章4-5节


    新约圣经第五次提到「圣灵的洗」是在使徒行传一章4-5节:「耶稣和他们聚集的时候,嘱咐他们说:『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应许的,就是你们听见我说过的。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以前约翰指着耶稣所说的预言,现在由耶稣自己宣布,「不多几 日」就要实现了!

    这里我顺便提一件事,当回教徒读到约翰福音十四章l6节:「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他们就认为这位保惠师就是穆罕默德(Mohammed ,570-632),因为「保惠师」的希腊文是 Paracletos,而 Paracletos 这个字里面有 ammed 这个音(念起来和穆罕默德有一点相似的地方),所以他们就认为耶稣是在预言穆罕默德将来到世界上。他们说:「耶稣去之后,ammed 就要来了。」而耶稣所说,保惠师「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约十六:13),他们认为耶稣这是在预言穆罕默德来要把一切的真理告诉世人。他们是这样引用约翰福音来佐证他们的理论 -- 穆罕默德就是耶稣所预言的。

    我们绝对不接受这种说法。虽然约翰福音十四章l6节并没有提到「日子」的问题,但是在使徒行传第一章,耶稣基督自己说:「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这里的「不多几日」和穆罕默德在主后五百七十年生,主后六百三十二年死,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耶稣不是说:「五百多年以后他要来,六百多年以后他要离去。」耶稣是说:「不多几日」,门徒就要领受圣灵的洗。换句话说:「我用圣灵洁净你们的日子就要到了,再过几天你们就会看到了,所以你们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到那个日子来到。」这样,「圣灵的洗」和「你们要在耶路撒冷等候一些的日子,因为就要产生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了。」这两件事就连在一起了。这样,就没有任何的空隙让异教徒随便引用圣经,支离破碎地断章取义来攻击我们的信仰。

    耶稣讲:「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门徒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们就不离开。他们就在耶路撒冷恳切祷告、儆醒等候、忍耐仰望主所应许的。他们在耶路撒冷祷告多久?十天!「不多几日」到底是几日?十日。为什么耶稣不直接说「十日以后」?耶稣说「十日以后」和耶稣说「不多几日」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耶稣说「十日以后」,他们可能就会先跑开,等到第十天才回来。可是耶稣说「不多几日」,他们就每天等候、每天仰望,你明白吗?基督为什么不宣布他再来的确定日子、时辰,其原因也就是在此。他是为了让每一代、每一族、每一地的基督徒,每时每刻都预备心等候主。这是圣经的原则。

    圣经从来没有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是「哪一个时刻」、「哪一个日子」,总有一些隐藏的奥秘,好让我们继续不断以做醒等候的心态来顺服上帝。所以耶稣只说:「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却没有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还有几天,于是他们就在耶路撒冷等候、儆醒祷告、忍耐仰望,结果五旬节的那一天,也就是耶稣升天后第十天,圣灵降在他们身上。这样就没有违背「不多几日」这句预言,而且和回教徒讲的五百年后才来是大相径庭的两件事情。

    「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所以,从这个日子来看,我们同意把使徒行传第二章门徒所受的洗解释成「圣灵的洗」 -- 领受圣灵的洁净,耶稣用圣灵来为他们施洗。这种解经是可以接受的。这样,第二章就应验了施洗约翰所讲的话 -- 「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他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所以,虽然使徒行传第二章从第一节到最后一节,完全没有提到「圣灵的洗」这四个字,但是,把使徒行传第二章解释为「耶稣以圣灵为他们施洗」应当是可以接受的。

    这是第五次提到圣灵的洗,这一次是耶稣基督来肯定施洗约翰所讲的是真的。所以,约翰讲的话和耶稣讲的话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的。约翰预言,耶稣肯定那预言是真的。约翰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他要用灵给你们施洗。」耶稣说:「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感谢上帝,我们很清楚地看到神的工作就这样在历史过程中间一步一步地成全了!


六、使徒行传十一章15-16节


    新约圣经第六次提到「圣灵的洗」是在使徒行传十一章15-l6节:「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我就想起主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想起主的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希腊文的文法里面这句话是用 Past Tense(过去式),也就是把这件事当作是已经过去的历史。但是,使徒行传第一章「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这句话是用未来式,是主耶稣预言他们要受圣灵的洗。现在,彼得亲眼看见在哥尼流家里面的人,一听见他的讲道,圣灵就降在他们身上,他们也都受了圣灵的洗。这样,请你注意,在这里所讲的乃是一件已经成就的事情 -- 预言已经成就了,不但成就在第二章那一百二十位犹太人的身上,也成就在哥尼流家里的外邦人身上,他们也领受了圣灵的洗,这是很清楚的。

    请注意,「哥尼流家里面的人」是谁呢?他们是不洁净的外邦人。被差遣到外邦去作使徒的应该是保罗而不是彼得,为什么这一次上帝不是叫保罗去,而是叫彼得去呢?因为保罗才刚刚在第九章得救,他需要一段很长的预备时间,所以神就叫彼得这个使徒先到外邦去作初次的收割,去收割初熟的果子。

    可是,彼得是犹太人,又住在犹太民族、社会、文化的环境中间,所以他很难突然就背弃从传统所建立起来的那整个的思想与心态。他认为自己是在犹太人中间传道的人,怎么可以去俗而不洁的外邦人中间传道呢?所以,神就降下了一包的东西,里面都是不洁净之物,然后对彼得说:「起来,宰了吃!」彼得三次回答说:「我从小都没有吃这些不洁净之物。」神的回答不是辩护,神给的是启发性、突破性的思想 -- 「我所分别为圣的,你不可当作不洁净的。」(参:徒十:9-16)这句话一方面说出一个关于食物洁净的新启示,一方面也告诉彼得:神要外邦人得救,犹太人不可以把他们当作不洁净的。

    就这样,彼得到哥尼流家里,当他讲道的时候,甚至连按手都没有,他们就受圣灵了。他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参:徒十一:15)。彼得很清楚他们所受的是「圣灵的洗」(参:徒十一:16),于是他说:「上帝既然给他们恩赐,像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我是谁,能拦阻上帝呢?」(徒十一:17)他想起了主的话,所以相信他们已经受了圣灵的洗。所以,「领受圣灵」和「领受圣灵的洗」现在就连在一起了 -- 谁领受圣灵,谁就领受了圣灵的洗。

    我们已经查过六处「圣灵的洗」这个词。第一到第四处都是施洗约翰讲的,第五处是耶稣对施洗约翰的预言所作的肯定,第六处是彼得在哥尼流家里传福音时,看见圣灵降在外邦人身上,所以引起了彼得的回想,就知道神是这样印证、也应验了他已经预言的事情。


七、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3节


    现在我们要来看第七处,我们要特别注意看这一次和前六次完全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3节:「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

    很特别的一件事,在罗马书这样重要的一本著作里面,「圣灵的洗」这个词竟然连一次都没有出现过;可是今天灵恩派的人却把「圣灵的洗」当作是基督徒最重要的一次经验,如果「圣灵的洗」果真照他们所解释的,是重要到那个地步的话,那么请问:保罗写罗马书时,为什么这么重要的经验连一次都不提?为什么只在哥林多前书出现一次?保罗为什么不对加拉太教会讲:「你们要受圣灵的洗」?为什么不对腓立比教会讲:「你们要受圣灵的洗」?为什么不对歌罗西教会说:「你们要受圣灵的洗」?为什么不对帖撒罗尼迦教会、对腓利门、对提摩太,还有对所有其它地方的人说:「你们要受圣灵的洗」,为什么?我们应该很留意地去思想。

    「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保罗在这里用的是过去分词 Past Participle ,在希腊文中这是指已经成就了、已经过去了、已经结束了,但其功效继续存留到如今。这样,这段圣经和刚才六次所讲的完全不一样。

    保罗这位新约里面最伟大的英雄,这位建立教义最伟大的功臣,这位基督教系统神学最早的写作者,也是神学讲座最先的发言人,他从来没有提到「你们要受圣灵的洗」、「你们要受圣灵的洗」。。,像今天许多极端灵恩派那样疯狂,那样强迫性的教导。保罗只讲一次什么叫做「圣灵的洗」,而且当他讲的时候,他在这里用的是过去式,表示已经过去了。我们都曾经完成过,都曾经经历过一个完成、已经成就的洗。是什么洗?圣灵的洗!保罗在这里用 Past Participle ,是什么意思?--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的洗,无论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无论是聪明人、是愚拙人,无论是男、是女。。所有的真基督徒都在那一次里面受洗了。在那一次的洗里面,历世历代的教会都可以说:「我们曾经在那一次里面受了洗,因为已经过去了、完成了。」所以保罗说:「我们。。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是基督用圣灵来洗净我们,而圣灵洗净我们的时候,就把我们带到基督的身体里面。无论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无论是作主人的、作奴仆的,都领受同一位圣灵,借着这一位圣灵,我们都成为耶稣基督的身体,我们都成为圣徒。

    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3节是圣经第七处提到「圣灵的洗」,有两个特点:第一,这个由圣灵而来的洁净,是历史上一次完成、不再重复的事件;全体基督的身体、所有的圣徒都已经藉此得洁净了。第二,在这里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圣灵的洗」已经成就在众圣徒身上,所以不必再等候「圣灵的洗」。

    请你注意,当第七处「圣灵的洗」由保罗提出之后,新约圣经就不再提「圣灵的洗」这件事了!所以,我要请那些专讲「圣灵的洗」的人好好安静,谦卑等侯,开始预备讲别的讲章,不要专讲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情。有太多别的教训不讲,天天只讲那个已经过去的事情,还以为别人什么都没有,自己什么都有。其实他们只有一样,而且还把那样讲错了。

    第七处「圣灵的洗」和前面六处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前六处都是在讲「应许」和「成全」,只有第七次是讲「解释」、「意义」。这一节圣经是有关「圣灵的洗」真正意义的唯一解释。有一些灵恩派的人把这一节和其它六处分开来,认为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接受这种说法。这一节圣经是「解释」,如果没有这一节的解释当作钥匙的话,其它的六次就是悬疑,就是不能解决的悬案。

    正像圣经里面许多的地方讲人是按照上帝的形像造的,但是都没有解释什么叫做「上帝的形像」,直到以弗所书四章24节提到「真理的仁义和圣洁」,这就作为唯一的的解释。照样,「你们要受圣灵的洗」、「他来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这些地方都没有解释什么是「圣灵的洗」,而这一节圣经告诉我们:「我们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这是唯一的解释。若是没有第七处的解释,第一到第六处所讲的词便是模糊的;正像如果没有以弗所书四章24节的解释,圣经其它地方提到「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造的」这句话也一样是含糊的。愿主让我们在圣经里面看见渐进启示的完美,和神引导我们进入真理的步骤是何等的可爱,愿主赐福我们。
 

第二章 - 圣灵洗的预言与应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