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再搜索吗?

 

浅探聚会所 - 李常受带领下的发展与转变(二)

(资料取自《华文基督教归正网》- 作者:Gilbert)

 


重复按钮找关键字

聚会所的未来



李常受已经于1997年过世。就笔者来看,他的离世为聚会所留下两个未来发展的变数。一是聚会所的经典「恢复版」圣经的传世,一是谁能承接李常受在聚会所系统内的巨大影响力。



新的圣经译本 - 「恢复版」

在李常受主导下,聚会所集聚人力与财力,花费十三年(1974~1987)完成一本新的新约圣经翻译本,称之为「恢复版」(Recovery Version)。此译本系根据希腊文本Nestle-Aland第廿六版,由聚会所里面的一群同工翻译,新约的注释则是由李常受一人完成。目前在美国有一个组织Bible for America(BfA)在推介这本圣经。BfA宣称这本圣经是在历世历代圣徒领受的基础上,达成对神话语正确了解的极致,且具体实现在恢复版的「经文」与「注释」上[66]。BfA目前正尽力推广这个译本。该组织动员车队与义工游行美国、免费赠送圣经与福音书籍,甚至在某些地区逐家发放恢复版的推介单张。在美国的基督教书房以及网路书店中,聚会所的信徒也写了相当正面的「书介」来为这个译本背书。在台湾「恢复版」圣经的推广,由各地方教会来执行。会友们为了推广「恢复版」圣经,不但发传单,个别的介绍给同事朋友,也去拜访某些基督教机构、神学院,以及其他的宗派教会。(笔者自己所参与的教会也曾经有聚会所的弟兄姊妹来介绍恢复版圣经。这在过去是很罕见的状况,聚会所一般是不跟其他宗派往来的。)在聚会所有组织且积极的推介下,恢复版是否能广泛流通且被接纳,值得观察。

目前笔者并未找到对於这个译本有系统的准确性评估。然除此以外,这个译本也有「注释聚会所立场」的疑虑(尤其是由李常受一个人注释全部新约部分)。在此举一个笔者观察到的例子。恢复版对加拉太五19~21的翻译是「肉体的行为都是明显的,就是……私斗、好争、分立、『宗派』、忌妒……」[67]。和合本对应「宗派」的翻译是「异端」,吕振中译本的翻译是「派别」,KJV的英文是 “heresies”,NIV的英文是 “factions”。 这个字希腊原文是hairesis,新约圣经中和合本翻译成「教门」或「教党」(徒5:17、15:5、24:5、26:5、28:22),或者「异端」(徒24:14、加5:20、彼 后2:1),以及「分门结党」(林前11:29)。然而李常受认为hairesis应当译成「宗派」时,我们必须交互参考到他在「教会的见证与立场」一书中提到的「宗派」六大定义[68],以及这个字所隐含的「坚持地方教会」的正确性。如此的翻译将使得反对宗派成为属灵的正确依据,也增加了「注释聚会所立场」的可虑性。

李常受的注释如同其他讲道般,将成为聚会所信徒诠释圣经的根据,进而引导信徒的灵性,使李常受思想的影响力在他离世后仍能继续延伸。这种顾虑并非毫无缘由。台湾福音书房网页引用Amazon的书评中[69],一位给予恢复版最高评价(五颗星)的读者认为恢复版的真正价值,是在「注释」。另外几位同样给予五颗星的读者书评也提到恢复版的「注释」成为这个译本不可或缺的最大特色与阅读的收获。因为李常受数十年来对聚会所教义与灵性上的巨大影响,对 于聚会所信徒对这些注释的推崇我们不应觉得意外。但是尝试将注释的灵性引导与圣经启示的权威连结成为某种圣经译本的价值,这种态度我们却不可不慎。面对所有在基督教书房里看得到的圣经注释,信徒在参考之时不宜不加思索全盘接受,且不应将注释与经文平行看待,甚至重视注释甚 于经文。在圣灵的光照下信徒对经文的领受,不应受限於某种注释或者属灵主张。此外,以某一人之注释成为惟一属灵亮光的危险与可能带来的偏差,读者应当谨慎避免。当读者阅读恢复版及其注释时,这些提醒同样有价值。



李常受的接班人

由於李常受数十年来对聚会所的巨大影响力,无论是教义上的或是实行上的,他的地位短时间内将无法有人能够取代。当李常受在世时,聚会所每年七次的全球性的训练聚会(「春季训练」、「冬季训练」、「国殇节训练」、「感恩节训练」等等)均由他一人来主领,使用的也是他的讲章。在他离世以 后,这些训练的材料与讲台开始由一群同工来预备、进行。由于李常受长年居住在美国,且聚会所已经由台湾转移到安那翰相当时间,聚会所的文字事工与差传部门也都已经在安那翰运作,笔者认为数年内就算无法出现一位如李常受般被尊崇的带领者,在台湾、安那翰的集体领导仍然能维持李常受的路线。但是这种集体领导何时会结束,以及随之出现的那位带领者一旦出现,他的教导与带领是否仍能维持李常受的路线,同时维护聚会所强大的内聚力而不造成分裂或者质变,同样是聚会所未来发展的变数。



结论



李常受的带领将聚会所推出亚洲,藉着美国成为基地向全球其他地区发展。聚会所透过诉讼向法律争公道,创下华人教会第一例。聚会所在台湾的成长傲于大部分的教派,信徒在传福音、灵性追求、教会服事上也很有见证。他为聚会所留下数量相当多的讲道与注释,对聚会所信徒的灵性有无可比拟的引导。他对於教会立场的坚持导致聚会所与其他教会间的互不往来。而且他提出了若干独特的主张,使聚会所认为地方教会在灵性上较其他教会优越。

李常受究竟有没有提出超越倪柝声的主张呢?笔者认为是有的。虽然倪柝声反对宗派,但是他并没有认为地方的立场一定会带来更高的属灵地位。倪柝声并未提出神的经纶这种见解。在恢复教会的真理上,倪柝声固然心仪弟兄会的进展,但是他并未宣称救赎历史的重心要移到亚洲,并进一步认为这恢复的基地要在美国是神的主宰。倪拓声也没有提出四合一的教会论,或者在教会治理上只听倪一人的。

这篇文章尝试对于李常受带领下的聚会所做有限度的探讨,期许能忠实的将自己察考的结果整理出来,有助于我们对聚会所的了解。当我们愿意去了解聚会所一些独特的主张时,除了应当避免流於口耳相传的偏误,更应当慎思明辨这个教会系统的独特主张是否超过圣经所启示的。此外,聚会所值得我们肯定之处,我们也不应吝 于谦卑学习。

在2002年本文初版即将完成之前,经过介绍笔者有机会跟一位聚会所的弟兄交通到凌晨。除了跟他请教以外,也将本文概要性的跟他交换意见。这位弟兄虽是初次谋面,但是他很开放的提醒我多关注生命的问题,以及建议我不要提及「教会立场」。他担心会引起聚会所内部弟兄们的反击,而且这问题在聚会所里面也不再常提及了。我想了一下,我说「若是把教会立场拿掉,那聚会所不就失了味吗?」接下来我们两人有一阵沉默。最 后我还是把关于「宗派」的评估留了下来。希望这段关于「宗派」的讨论不致断章取义,因而对读者有参考价值。



本文若有疏误之处,尚祈主内先进不吝指正。



2004年再版后记



这次改版,笔者有以下感想。

一、 笔者收到了一些弟兄姊妹的批评指教,也参考了一些离开李常受的信徒提供的资料。但是这些来源的共同特征是匿名。这点相当有意思。是否是因为担心聚会所使用法律方式对资料提供者施压,或者因为现存在聚会所中还有很多朋友而避免尴尬,笔者不得而知。不过可以想见的,聚会所对於离开的人,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二、 某些对聚会所提出批评的人,他们并不见然一定全盘否定李常受的教导。甚至一些离开李常受的人,仍然紧抱着所谓「立场论」,坚持自己的教会才是真正走在「主的恢复里面」的教会,而继续鼓吹李常受的思想,甚至使用李常受的出版品。因此当我们观察这些李常受所谓「悖逆者」的主张时,不应当过於简单的认为他们就是反对聚会所,而需要仔细分辨他们的主张是否全面批判了李常受,部分反对李常受,还是仅仅反对李常受的权柄,或者教会治理的方式。

三、 另外,笔者观察到在聚会所之中,还是有一些信徒是在反省目前的教会路线与牧养光景。在李常受时期,这些信徒或许在公开提出反省之时就被驱离聚会所,或许宁愿保持沉默厕身於聚会所之中。但是随着李常受的过世,开始有信徒使用网页,用匿名的方式提出了对目前聚会所的针砭。读者们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关 于主的恢复省思」,网址http://www.mnstars.net/。这篇文章看得出作者是在聚会所聚会多年且在真理上也有相当程度的人,他对李常受的评论,应该算是聚会所圈内人的内行话,值得有兴趣的人一读。

四、 还有若干信徒,即使对李常受的带领感到不妥,但是因为在聚会所外面感觉属灵喂养贫乏,所以又回到聚会所里面去的。这些信徒选择教会的动机,是重视属灵的 喂养。这些信徒反映了其他基督教会需要反省的事实,那就是无论职事站出版品的内容我们认同与否,其中真理性教导,包括聚会所反覆强调的那些李常受的独特神学见解,以及对信徒教会生活的要求,虽然制式化,但是其浓度是相当高的。在其他教会追求「信仰生活化」的这个世代,聚会所的做法虽然古板且没有信徒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看来在培养信徒爱主的心志与对教会的委身上面,显然不因此而逊色。这点可以供那些盲目追求方法论(如细胞小组教会)或者让教会真理生活化(肤浅化)的教会反省。

五、 对李常受最激烈的批评通常是来自於受倪拓声影响重视属灵生命的信徒(这类信徒不会匿名批评),或者是从李常受带领底下出来的(这些信徒则通常选择隐藏身份)。可是有意思的是,不见得所有离开李常受的人都会选择大鸣大放的批评他。这些人宁愿保持沉默的理由,是很属灵的认为这些争议无助於信徒的信仰。最典型的特徵,是他们对宗派主义(denominationalism)的否定,他们不认为宗派主义讨神的喜悦。因此,他们即使对李常受有所不满而离开,他们也不愿意多去探讨这方面的事情。

六、 就笔者手边看到的某些对於李常受强烈的批评,会让人感觉有想将他妖魔化的企图。虽然中国俗语说无风不起浪,李常受也有真理上,或者教会治理上值得批评之处,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事实:作为一个蒙恩的罪人,李常受跟你我,以及两千年来所有的基督徒没有两样,会有刚强也会有软弱之处。他并不是神,没有无误的立场与能力,所以他的言论可以被质疑被讨论,甚至可能被推翻。因此当我们尝试评论李常受以及他所影响的聚会所时,应当就事论事,而不是先将他打成异端或者「悖逆者」(即使他是称呼那些不同意他见解而离开的人为rebel group)。

七、 现今聚会所中的信徒对於本文提及的争议通常有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专注于属灵上的纯净,因此尽量避免触及这些「立场」,「宗派」的话题,仍然愿意与其他教会的信徒互相往来,以个人身分参加聚会所外面的团契或者特会。以个人身分,是因为他们在聚会所里面都不是全时间的弟兄,或者长老之类的核心同工(会这样想,应该也很难全时间或者当长老了)。也因为这一类信徒选择不去碰触这些敏感议题,所以我们甚难判别他们对於李常受的这些教导的立场,甚至说不定他们对此也暂时持保留态度,或者选择不要深入探索呢。另一种则是深深服膺李常受教导的信徒,不断在李常受的神学架构下钻研发展,甚至对外护卫李常受及聚会所。对於这些信徒,我看到的是对 于李常受的「高峰真理」的推崇也好,或者是根源于聚会所教导体系盘根错节的根深蒂固,似乎李常受是不会错的,聚会所是洁净的走在主的恢复里的唯一教会。面对这些信徒,我们在面对时应该认知,无论我们用什麽和缓的态度或者语气,在我们质疑李常受的同时,也在挑战他们固有的信念。我们批评得越深,他们的痛与反弹也越大。因此我建议,遇到这样的信徒时,他们会转贴一串的「肯定与否定」,「真理辨正」这类的网页。这实在要佩服聚会所的教会治理,因为连这些争议点,都有专人写好官方文章贴在这类网站上呢。不过因为他们并无法跳脱出「李常受是可质疑,甚至可能是错的」这信念,因此我认为这些争议对他们来说是无可讨论的。或许随着时间改变,聚会所内部的核心同工会决定逸出李常受画下的路线,这些争议的讨论才变得可行。最 后一种,是心思单纯尊李为大的信徒。这些信徒长久读李的书听李的道,他们并不能了解为何外界对李常受有这麽多的批评与责难。面对这些信徒,我们还是秉持包容的心,尽量不要与他们讨论。若遇到护主心切的这类信徒,我们还是点到为止就好了。

八、 最后在感谢所有的批评与指教的同时,笔者仍然欢迎任何对本文的指正与评论。在探讨李常受与聚会所这个主题时,笔者仍然受限于自身的时间与见识有限,所以可能有不够准确或者引证失当之处。尚祈主内先进不吝赐教。若您认为这篇文章有助您对李常受与聚会所的了解,也希望您将这篇文章推介出去。

 

[1] 关于信条比较学,请参考Einar Molland “Christendom”,张景文、徐炳坚中译「基督教会综览」p.1-9,1988年四版,道声出版社,香港。

[2] 这三个阶段为笔者归纳而得。

[3] 请参考基督教福音协进会网页http://database.ccea.org.tw/statics/2001/2001/sectana/sectpresent/15.教会聚会所.xls。根据2001年的统计,聚会所在会友人数与堂会数上为台湾第二大教派,仅台湾基督长老教会领先之。

[4] 参考自「水流职事站」网页,网址http://www.lsmchinese.org/big5/introduction/index.htm。



[6] 「读经不是为着寻求知识,也不是仅仅为着得着一点的教训,一点属灵的指导……读经真实的益处总在於教我们得着生命的供应。」见李常受着「生命读经范例 约翰一书」第叁篇p.35-38,台湾福音书房,1958年,台北。

[7] 据李常受的说法,曾经跟李常受讨论过合并的教会有二,一为吴勇的「许昌街青年团契」,即现在的台北基督徒地方教会系统,一为李继圣的「基督徒聚会处」,即现在南海路植物园旁边那间。结果是两个基督徒团体都不支持合并。据传1950年代吴勇曾邀请李常受证道,此为李常受非常少见的与其他教会的互动,亦可见两人相识甚早,且接受倪柝声影响之大。另外聚会所在大陆时期原本是叫做「基督徒聚会处」,但这名字在台湾先被李继圣登记了,所以聚会所才登记为今日我们所见的「台北市教会」。

[8] 这点是异端(cult)的一般性特征。类似的评论请见James Hefley, “The Youth Nappers” p.156-160,Victor Books,1977。

[9] 关于这两次的诉讼,聚会所皆将其内容放在这个护教网页上。读者可以从其中看到聚会所的立场。2002年这儿曾注解另外一个对聚会所持续抱持批判态度的网页也有若干资料值得一看www.ltm.org,但是该网页主持人Jim Moran由於心脏病去世,导致该网址即被亟於取得期所有权的Fullerton的聚会所取得。关於Jim Moran及他的事工,可参考以下网址http://www.lcinfo.org/?page=writings/research/moran。

[10] 关於李常受是救主的听闻,请见招韦平「李常受主派的缪误」一文,「中国与教会」83期p.9-12,1991。该文作者是传道人,以该文描述自己返乡探亲所文所见。另外呼喊季刊对於李常受是救主曾经有几篇报导与评论。首先是1995年11月p.284-287展示了两张由「宇宙中心美国洛杉矶分职事站 中华大陆地方教会职事站」,印发於1994年5月1日及9月26日的传单。其中有惊人之句如「这位活基督就是李常受,愿万民归顺他,他是活神,他是当代的耶稣复活,成为现今时代的宇宙主宰。」「住在洛杉矶的李常受已经把六十六卷圣经打开。他就是羔羊。」虽然呼喊季刊对此传单的真伪持保留态度,但同时也批评李常受的默不作声。关於其他类似的批评,可参考呼喊季刊83期p.214-216,有刊出一些大陆信徒的信函指控呼喊派造成的混乱。

[11] 关于类似系统神学性质的论述,在聚会所北美的出版社官方网站「水流职事站」开始出现,名为「肯定与否定」,请参考网页http://www.lsmchinese.org/03booklist/A&C/periodical.htm。这些论述日後应有可能编纂成册出书。另外聚会所的护教网页「真理辨正」有一篇「地方教会的信仰与实行」,其目的在於澄清大家对聚会所的疑虑,也很值得参考。请见http://www.cftfc.com/Big5/faith_contending/beliefs.html。台湾福音书房一本同名小册子,应该是同一篇文章,书号3019。有兴趣者亦可参考这本小册子。

[12] 关于出版品目录,请参考台湾福音书房网址:http://www.twgbr.org.tw。「教会与事奉类」书号为3001至3093。「造就类」书号从2001至2296,其中扣除的儿童相关书籍书号从2226-S1至2237X-2。就笔者於2002-1-10的观察,台湾福音书房的出版品目录,「教会与事奉类」总共出版109本,作者是李常受的有93本,占这类书籍的85%,为倪柝声作品的十倍(9本)。在「造就类」扣除亲子手册、亲子图画书、儿童教材之後,总共有284本,作者是李常受的有205本,占这类书籍的72%,为倪柝声作品的五倍。

[13] 在台湾福音书房出版的李常受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主张常常出现在不同的书籍中。这或许是因为这些书籍多是李常受在不同时间地点的讲章,导致若干内容的重复。本文无法针对所有讲章做分析,仅能参考手边获得的书籍。读者或可在其他书中发现同样的主张。

[14] 邵遵澜原先在聚会所中服事。他显然支持这个看法。1977.6.1他在台北校园福音团契的讲道「我所认识的倪柝声精神」中曾清楚提到。参http://galilee.campus.org.tw/JHK_208.html。据另一位原先在聚会所的弟兄刘真光的说法,倪柝声「只说竭力当在地方上作包容合一的见证,就是在地方上与众教会,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灵里的合一」。请参考刘真光「真正的地方教会」一文,呼喊季刊七十七期p.43,1996年,台北。

[15] 诚静怡曾经说:「当今举国皆闻的『本色教会』四字,也是『协进会』所提倡。一方面求使中国信徒担负责任,一方面发扬东方固有的文明,使基督教消除洋教的丑号。」「协进会」全名是「中华基督教协进会」,诚静怡乃当时会长。请见王治心「中国基督教史纲」p.274,基督教辅侨出版社,1959年,香港。

[16] 李佳福的研究重心与本文不同,该研究主要是以倪柝声为研究标的。此处引用的倪柝声在基督徒报的意见,详见该研究p.300。关於该研究,请见李佳福,「倪柝声与中国地方教会运动」,台湾师范大学未出版硕士论文,1991。

[17] 请见魏光禧编「倪柝声弟兄叁次公开的见证」p.31-32,香港教会书室,1974年,香港。

[18] 这里参考的是倪柝声「教会的正统」p.88-89,台湾福音书房,1984年,台北。

[19] 参倪柝声着述全集「六」第四章,地方教会的境界p.325,天粮出版社,1992年叁月,香港。

[20] 参倪柝声着述全集「八」第五章,使徒所设立的教会p.102,天粮出版社,1992年七月,香港。

[21] 参倪柝声着述全集「八」第六章,合一与分开的根据p.135,天粮出版社,1992年七月,香港。

[22] 这样的解法很不寻常。见李常受「认识教会」p.59,台湾福音书房,1972年,台北。

[23] 这里笔者笼统的将李常受论到「立场与根基」的论述称为「立场论」。李常受曾提及史巴克(T. Austin-Sparks)公开反对「召会立场」,说把基督的教会变小了,也说他不懂,但是李常受认为他是「不能懂」,而是「不要懂」。参李常受「历史与启示」下册p.32,台湾福音书房,2001年,台北。这本书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是李常受在1981年台北、香港两地讲道的内容。对於聚会所在李常受的带领下至1981年间经历的种种记载甚详。当然,参考该书时不应忘记作者的立场。

[24] 参李常受「教会的见证与立场」第四篇「宗派的问题」p.174-191,台湾福音书房,1984年,台北。简单的说,这六大判别方式是:「有特别的名称」、「有特别的信条」、「有特别的交通」、「有孤独而非宇宙性的交通」、「有在同一地方上分开的行政」、「有属於任何组织的背景」。

[25] 李常受发展出很具体的态度与做法。请参考李常受「认识教会」第六篇「我们的实行和态度」p.97-119,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26] 参李常受「教会的路」第七篇「一篇关於教会立场的谈话」p.189,台湾福音书房,1990年二版,台北。这篇谈话以问答的方式将李常受的思想说得很清楚。对於想了解聚会所对於「宗派」与所谓「教会立场」的人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7] 就笔者所知,聚会所内部也有部分同工清楚外界这种质疑,且提出反省。但是还没有正式的纪录证实这种说法。

[28] 杨绍唐是民国叁十年代声誉渐隆的福音派牧师,与内地会配搭建立山西曲沃地区的自立教会。留世数本着作与讲道集。这里的论述参考自「教会路线」p.23-29,证道出版社,1962年,香港。

[29] 这里提及唐佑之的论述,请参考使者杂志,1986年3月,9/10月。

[30] 查时杰曾任教台湾大学历史系及中华福音神学院。这里提及的看法出於对唐佑之「教」文之回应,参使者杂志p.37-39,1986年5月。

[31] 张慕皑这篇文章十分中肯,值得对宗派问题有心的人一读。原文主题为「教会的分歧与宗派问题」,参呼喊季刊p.164-175,1977年9月。

[32] 关於吴勇的教会论,请参考他在1988年10月讲於台北地方教会同工研讨会中的讲道「教会路线」,收录於吴勇长老全集,卷30,教会卷III,p.14-17,2002年2月,荣神实业出版,台北。

[33]参倪柝声着述全集「七」第八章,基督身体的感觉p.131,天粮出版社,1992年叁月,香港。

[34] 这里引用的数段李常受的话,请见「正当教会生活的恢复」第十七篇「我们中间的复兴」p.255-257,台湾福音书房,1985年,台北。

[35] 这种宣称让李常受蒙受反智的批评。引用於「正当教会生活的恢复」p.155。

[36] 参李常受「奥秘的启示」p.112-114,台湾福音书房,1975年,台北。

[37] 参李常受「一个身体一位灵一个新人」p.134,台湾福音书房,1984年,台北。

[38] 参李常受「一的真正立场」p.183,台湾福音书房,1986年,台北。

[39] 参李常受「主恢复的简说」p.55,台湾福音书房,1991年,台北。

[40] 参李常受「神新约经纶中的奥秘」第四篇「基督的奥秘-召会」p.51,台湾福音书房,1990年,台北。

[41] 参李常受「圣经中管制并支配我们的异象」p.46,台湾福音书房,1995年,台北。

[42] 请参考注8提及之「地方教会的信仰与实行」一文开头的话。

[43] 见「历史与启示」下册,p.314。

[44] 这个段落的我采用交叉比对的方式,以避免仅听一面之词的危险。这里我参考的有以下四份资料:一,李常受着,历史与启示上下册,二,祷人(化名)着,「地方教会 四十年来的回顾与前瞻」,p30-88,1990年5月,明明出版社,叁, 遵澜,「从年幼到发白」p.74,华人基督教文宣基金会,2002年1月,台北,四,「地方教会浪潮」上,下两篇,桥 中国教会动态,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1992年10月及1992年12月,香港。

[45] 参「认识教会」p.98,及「认识教会」p.67-72。李常受认为地方立场「能防大的联」、「能防小的分」、「能防混的乱」。

[46] 见 遵澜,「从年幼到发白」p.74,华人基督教文宣基金会,2002年1月,台北。 遵澜离开具会所後,曾经与校园福音团契配搭服事,也曾任中华福音神学院草创初期的教师之一。

[47] 此四人应为聚会所外之人所称之的「四大金刚」。笔者曾经略略的听教内的长辈提过这个名词。

[48] 这是聚会所相当重要的一次转变。在这次教会整肃以後,聚会所开始全面使用李常受的生命读经,使得聚会所的信徒在个人灵修时使用李常受的材料,在公众聚会中也只使用李常受的材料。这使得李常受被批评,将信徒的灵修弄成公众聚会中预备「申言」李常受思想的练习,导致信徒的属灵贫乏。也使得原先聚会所各种不同的属灵见解完全消失,李常受正式获得了聚会所的至高属灵与行政的权柄。笔者认为,这是为什麽今日聚会所跟以前倪柝声时期的聚会所,在形式与内容上大不相同的重要分水岭。

[49] 请见艾得理於「神人 李常受思想之评析」中文版一书的前言。本书即SCP在加州败诉之书中文版,沈介山译,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78年,台北。艾得理加入内地会来中国宣教,於1934至1949年在中国服事。

[50] 有意思的是,南洋的聚会所有一些是倪柝声早期的同工们与他分道扬镳以後建立的,如菲律宾、印尼的聚会所。早期在王载夫妇带领下,倪柝声跟缪绍训、陆忠信、王峙等人开始了在福州的聚会。後来因为按立牧师的意见不合,王载、王峙兄弟跟缪、陆等人与倪柝声不再同工。这些事情是在倪柝声1924年早期工作中发生的,当时他还不认识李常受。

[51] 这儿要另外加一个注解。根据李常受的说法,这些邀请他帮助的教会,他通常有两种方式来进行:一种是客卿式的在旁协助,一种是其他教会让李常受入主协助。就李的说法,马尼拉教会一开始是希望第二种。亦即,将教会移交给李常受来牧养的意思。

[52] 这个事件见於秦镜高在呼喊季刊65期「群魔乱舞」一文,请见该期呼喊季刊p.48,1992年。

[53] John Ingalls是安那翰教会的长老,曾经为李常受的书写序(如「一的真正立场」),也曾参与恢复版圣经的翻译。对於这些指控,李常受写成专书「今日主恢复中内在的难处及其合乎圣经的救治」,当时并免费派发,其中有李详细的辩解,我建议对此分裂有兴趣的读者针对此书做延伸阅读。参该书第四章「如何面对主恢复中当前分裂的情形」p.78-103,台湾福音书房,1990年,台北。这几位仍然继续他们自己的服事:其中,苏民强继续在德国司徒加特(Stuttgart)与加拿大温哥华(Vancouver)等地宣扬李常受的(立场论) ,Bill Freeman的服事可参考http://thechristian.org,虽然他好像支持(立场论),但是也没过於强调了,John Ingalls似乎放开了李常受的(立场论)开始关注其他服事,可参考他2001年的讲章,可在http://www.christiantapeministry.org搜寻而得。封志理继续在香港教会的服事,并且该教会成功的摆脱了李常受的影响力。

[54] 笔者信主以来曾经略略听过这方面关於李常受的质疑,但是这是笔者第一次看到这麽完整的文章来批评李常受的财物管理。对於这篇文章,作者有相当强烈的反李常受意识,以及情绪性的字眼。在引用该文之内容时,笔者不为该书所提及事项负任何责任。也欢迎各位提供任何资料作为交叉比对。

[55] 参「历史与启示」下册,p.314。李常受认为他的注释「里面的亮光,以及对於圣经深处奥秘的认识」是高於其他基督教着作的。笔者鲜少听到其他着作做这样的宣称。

[56] 李常受也清楚有人质疑聚会所「只听一个人的道」,但是他并没有解释为什麽他在世时聚会所的公众聚会与个人灵修都仅使用他的解经材料。

[57] 没有证据显示倪柝声曾经提出这种主张。详细内容可见「正常教会生活的恢复」第十一篇「主在历史中几次重大的恢复」。

[58] 请见李常受「世界局势与神的行动」第七章「我们终极的责任」p.81-94,台湾福音书房,1989年,台北。从此可以推断从那时起,聚会所的发展将以美国为跳板,向世界各地发展。事实上李常受自1960年代起就长住在美国。

[59] 近代时代论神学(Dispensational Theology)是达秘(J. N. Darby)、司可福(C. I. Scofield,注有Scofield Reference Bible)两人用於解经与讲道的主题模式。使成为神学体系者为L. S. Chafer。时代论的基本观念是:神的计划已经记载於圣经之中。神在每个时代中都启示一个目的,并使之在该时代中完成,人得以用「信」来回应这个目的。因此时代论之最大特色是要给圣经事件划分所属的时代,并按他们界定的时代目标与意义来解释圣经。解经应用多在於直接解释那些富象徵意味的末事论经文,如以西结书、以赛亚书、启示录。时代论神学流行於十九世纪末,其解经方法影响保守华人教会甚大。关於时代论神学,这里主要参考了两本书。较简化的一本是赵中辉编「英汉神学名词辞典」p.229-230,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1990年,台北。另一本较详细的书是杨牧谷主编「当代神学辞典」中文版上册p.297-300,校园书房出版社,1997年,台北。

[60] 参「历史与启示」下册,p.218。

[61] 请见李常受「历史与启示」下册,p. 260-262。

[62] 所谓基督一性论(Monophysites),是指基督只有一个神性与人性联合的性,否认他有清楚两个清楚分开的神人两性。

[63]其实李常受解西1:15时,并没有 试抹去基督的神性,却是强调他有分於受造的血肉之躯,他是受造之物的一部分。这部分引起争议的,也让香港陈则信与李常受分裂的,就在於强调基督的人性。批评者反对李常受认为基督是受造物。李常受将受造与血肉之躯划上等号,使基督变成受造物,这点让华人信徒无法接受。

[64] 这样的教会论在末世论中的地位,似乎没有什麽圣经的验证。「请参考2001年冬季训练信息摘要以弗所书结晶读经」p.18,台湾福音书房。

[65] 若我们观察李常受晚年的神学发展,我们可以观察到他开始从初代教会中找出合於他神学见解的文献。个别教父的神学思想,成为护卫李常受见解的来源。这样的影响,我们现在仍然可以从聚会所的官方网站上看出来。这也是李常受过世後,聚会所继续发展神学性论述的一个重要部份。

[66] 请参考http://www.biblesforamerica.org/explanation.html,这是Bible for America这个组织的官方网站。该组织之活动以推广「神的话语」(God’s Word)为宗旨。BfA在美国推介恢复版的活动,请参考www.biblesforamerica.org的相关报导。BfA宣称自己并非任何教会的分支机构,是由一群南加州有相近看法的基督徒成立的。BfA目前的产品仅恢复版圣经一种。恢复版在台湾是由台湾福音书房销售。令人好奇的是,为什麽恢复版在台湾是由聚会所自己推广,在美国则要透过一个宣称非聚会所相关的组织来做。

[67] 这个经文翻译是1999.5.1台湾十版的译法,与1985台湾四版的翻译不同之处是在恼怒以後的叁种肉体行为,四版的翻译是「结党、分裂、派系」。依照台湾四版对5:20的注释,「派系」原文是异端,达秘新译本的意思是「意见的派别」。

[68] 参注19所列。

[69]关於台湾福音书房的恢复版中文介绍,请参考http://www.twgbr.org.tw/recoveryversion/NTRV.htm。Amazon的书评呈现两极化现象。就笔者於2002.1.29的观察,将近40/46的书评给这个译本五颗星或至少四星半的评价。剩下的6/46不是两颗星就是最低的一颗星。

浅探聚会所 - 李常受带领下的发展与转变(一)